瑪嘉烈疑毒菌奪命 急查源頭

更新時間:03:00 2025-02-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12 HKT

  瑪嘉烈醫院出現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3名腫瘤科醫生先後感染,其中一人離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對此深表哀痛,並向死者家屬致以慰問。衞生防護中心指,死者身體健康,無長期病患,與其餘兩名染病醫生未曾一同用膳,感染原因未明,初步循食物污染和環境交叉感染兩大方向調查,強調個案暫時不會威脅到病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3名醫生分別於2月4日、6日及10日發病,病徵包括發燒、肚痛、腹瀉等。30多歲男醫生上周二發病,兩日後入院,翌日離世。一名症狀較為輕微的病人糞便樣本檢驗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其餘兩名,包括死者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測為陰性。
防護中心:暫未威脅病人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涉事醫生由發病至離世時間非常之短,入院24小時內已病逝,初期只知他受嚴重感染,未知原因,故當時未有立即公布。加上他一開始時又屙又嘔,發燒後神智不清,且有缺氧及血壓低,之後已要插喉,也非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典型病徵,當時看他更像腦膜炎,在急症室已獲處方兩種抗生素,「要做的已做晒」。其後因有其他同事出現病徵,驗出其中一人含菌,故才擔心可能是爆發,當局昨天才對外公布。
  袁國勇指,死者身體健康、無長期病患,感染後致健康成人死亡很罕見,現階段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或需作病理解剖才能找到原因。他指,因死者在入院後已接受抗生素治療,找到成因機會亦較微。他希望同事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會導致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更為嚴重,亦不要服用抑制胃酸藥物,相關菌種只需10至100粒已可致病,極少已可造成感染,抑制胃酸更容易導致受感染;及不要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退燒藥,因有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而受感染。
袁國勇指服抗生素或加劇病情
  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行政總監羅振邦指,離世醫生熱心工作,染病後即使發高燒仍堅持上班,對其離世感婉惜。其服務病房中無病人有病徵,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服務未受影響。他又指,3名涉事醫生在同一大樓工作,均曾使用6樓一間休息室用膳,也有帶外賣或自己帶飯,但暫未找到他們曾食用同一餐廳食物;而同一休息室約有30名醫生共用,其餘染病醫生均年輕且病徵輕微,一人已出院。
3人證無赴同一餐廳用膳
  歐家榮透露,3涉事醫生無進食過共同食物,或到同一餐廳用膳,正循懷疑食物污染及環境交叉感染兩個方向作調查,已在腫瘤科辦公室等地搜集約40個環境樣本,及20個茶水間樣本作分析。當局除了消毒腫瘤科病房,食安中心也會派員巡查院內餐廳,但相信員工餐廳爆發機會微,因事件目前只涉及腫瘤科醫生,未有其他科系有相關報告。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促請衞生署及食物安全中心查明是否與醫院食堂或膳食供應商有關,同時期望政府及時向社會公布事件的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給受害者及其家屬,及社會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