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或有第二生命 市民可學習減廢
更新時間:03:00 2024-01-1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4-01-1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4-01-16 HKT

有人視垃圾徵費如洪水猛獸,急急丟棄雜物避之則吉;有環保達人也指,被當垃圾的物件,若能善用可有第二生命,之後回收再造,認為是市民學習減廢減碳節能生活的契機。
綠色資訊平台「綠活地圖」發起人林麗珊指,面對垃圾徵費,市民不必恐慌,因為現時不少被當「垃圾」的物件,都可回收再造。她舉例,簡單如盛載雞蛋的膠盒,市民往往隨手丟棄,但她會交到社區回收站,或下次到街市買蛋時使用,也可以送給街市檔販,讓攤販盛載雞蛋時使用。她又指,疫情時廣泛使用的即棄膠盒,其實亦可用於買豬肉或買魚,避免使用更多膠袋。
不過,有環保團體代表指,近日留意到有市民「博大霧」,將衫褲鞋襪等不可回收物品,送到回收站。他形容,該種做法可恥,因工作人員要將不可回收的物品送到垃圾站,增加工作量。
最Hit
羅家英四度患癌首爆性慾全失逾4年因切走一部位 花光積蓄治病「汪明荃冇幫過手」:佢冇講過要幫
2025-08-01 19:48 HKT
真相猜‧情‧尋|八仙嶺山火「春風亭」籌建捐款來源掀熱議 富商劉鑾雄「神秘捐款人」身份獲網民激讚
2025-08-01 18: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