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兩科學家獲獎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7 HKT
2025年度邵逸夫獎天文學獎近日揭曉,由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約翰.理察.邦德(John Richard Bond)與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榮休教授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以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深入研究而獲獎。喬治.艾夫斯塔希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正積極與本港院校商討合作,冀助力推動本港的天文學發展。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後殘留的微弱能量,約翰.理察.邦德與喬治.艾夫斯塔希歐的研究,彰顯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作為宇宙學探測工具的重要性,通過他們的理論模型分析相關實驗數據,可得出宇宙的年齡、宇宙膨脹速率、暗能量貢獻宇宙臨界密度的比例等。
助精確測定宇宙年齡
對於是次獲獎,喬治.艾夫斯塔希歐表示,這是他第二次到訪香港,能夠獲獎深感榮幸。他欣賞香港的大專院校,正積極與香港院校商討合作,助力推動本港天文學發展,亦希望繼續與不同地方的學者合作及交流。約翰.理察.邦德則分享,當他得知獲獎時,恰逢一群宇宙微波背景研究學者齊聚,紀念該發現60周年,眾人共同見證他們獲獎。他又提到,自己已多次訪港,笑言每次來港都體驗到香港生活節奏之快。
約翰.理察.邦德1950年於加拿大多倫多出生,1979年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多間院校任教逾40年。喬治.艾夫斯塔希歐1955年於英國倫敦出生,曾於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任教。兩人已投身天文學研究數十載,談及他們與宇宙結緣的起點,喬治.艾夫斯塔希歐笑稱自己「從未長大」,因此一直想追尋何謂宇宙的答案。他回憶童年時家中唯一一本書就是兒童百科全書,其中加州帕洛馬天文台200英吋望遠鏡的圖片令他震撼,至今他仍在其辦公室懸掛該望遠鏡的照片,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認為AI不會取代人類
約翰.理察.邦德則表示,小時候受到喬治.伽莫夫的著作《從一到無窮大》(One, Two, Three... Infinity)影響,該書以基礎科學闡述宇宙起源、地球生命形成等課題,並以科學解讀遠古神話與歷史,讓他深受啟發,長大後投身天文學與科學研究。
此外,人工智能(AI)為全球大勢所趨,約翰.理察.邦德表示,雖未以AI協助研究,但自己亦使用AI。他認為AI不會取代人類,因其知識基礎來自人類,AI僅是整合現有人類知識,創造新知識仍為人類所為。然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對AI持保留態度,他習慣親手以緩慢的方式處理數據,笑言「要長者適應新技術較為困難」。不過,他認為人類大腦存在極限,而AI或許能有更高層次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