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克服火災傷痛 查找真相嚴防悲劇重演
發佈時間:03:00 2025-11-29 HKT
大埔宏福苑的世紀火災,肯定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對劫後餘生的居民和死者家屬來說,必是難以磨滅的創傷。如今火勢雖已撲滅,社會暫得喘息,然而艱鉅的善後工作才剛開始,這正是對這座城市韌性與凝聚力的真正考驗。未來一段時間,挑戰不會少,但在國家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統籌調度、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香港必能走出陰霾,重新出發,這也是對逝者與傷者最好的交代。
各界施以援手出錢出力
火災發生以來,香港各界迅速反應,展現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無論是財力雄厚的大企業,抑或小本經營的社區店舖,乃至非牟利的社福機構,紛紛伸出援手,出錢出力。尤其令人動容的是,許多平時看似「冷漠」的市民拔刀相助,自發參與救援——在距離災場不遠的大埔東昌體育館外,就有不少人築成人鏈,為的是將一包包物資從救援車送到館內的災民手中。在需要團結的時候,香港人所展現的利他精神,正是這座城市最可貴的底色。每一分力量,都凝聚為克服困難的堅實支撐。
火災發生後,首要任務當然是做好善後,主要是安置災民,為他們提供心理和物質支援,這些相信都不成問題。但我們認為,善後工作還必須包括總結經驗教訓。如此規模的災難畢竟在香港史上非常罕見,大家都在問,為甚麼我們的高樓大廈能夠挺過超強颱風的吹襲,面對火災卻不堪一擊?為甚麼安全隱患那麼突出?
大埔火災所曝露的問題,可謂不可思議。居民錯過逃生的黃金時機,原因是火警鐘沒有聲響,這個失誤是如何造成的?誰要負責?另外,為了防止工程期間玻璃窗遭碎石擊中,所以用高度易燃的發泡膠圍封窗戶,難道沒有比較安全的替代物料嗎?須知道,香港高樓大廈密集,一個小型社區可能住上幾千人,假如防火標準形同虛設,有人心存僥倖,終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這次火災不就證明了這一點?
血的教訓證有不足
據一些業界人士所講,外牆工程、裝修工程屬「次要工程」,監管力度不如大型建築工程。在香港這個樓宇老化問題嚴峻的城市,類似工程隨處可見,若監管不到位,變相鼓勵一些人鋌而走險,無異於埋下無數「計時炸彈」。目前,警方已拘捕涉事公司的幾位負責人,廉署亦正在調查維修工程是否涉貪。我們相信執法部門必會嚴肅跟進,依法追究責任,社會大眾則應保持耐心,支持相關調查。隨着調查的深化,細節將會陸續公開,真相就會一清二楚。
宏福苑的火災不啻血的教訓,提醒我們確有不足。每一次意外,都應成為深刻反思與制度完善的契機:若發現人為疏忽,必須依法懲處;若機制存在漏洞,則應及時修補。惟有如此,方能真正告慰逝者,讓生者前行。
面對災難,我們要的不僅是短期的救助與同情,更要長遠的制度建設與社會共識。火災發生後不久,習近平主席便表達高度重視,要求港澳辦、中聯辦支持特區政府全力救災。中央的支持,既是對香港的關懷,其實也是鞭策。政府應以「趕考」的心態,查清真相之餘,也要加力推進其他攸關民生福祉的工作。就讓我們攜手前行,一齊進步。衷心希望,這場火災會是最後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