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見底回升訊號明顯 憧憬V形反彈不切實際
發佈時間:03:00 2025-11-27 HKT
本地樓市走勢總是牽動大家的心,因為它深刻影響着許多人的生涯規劃,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社會和經濟發展大局。差估署昨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上月樓價指數已經連升5個月,還創了15個月新高。基於客觀數據,我們可以有把握地確認,香港樓市已經站穩陣腳並穩步回升;而近日新盤市場銷情強勁,也反映了這個事實。當前的問題,顯然不是樓市會否下跌,而是這次樓市升溫的軌跡,究竟會是平穩溫和的,抑或是強勁的「V形反彈」?
全年一二手市場暢旺
客觀而言,支持樓市的利好因素確實不少,無論是港府調高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抑或股市造好創造財富效應,乃至美國聯儲局12月再降息的預期,都大大刺激了置業的剛性需求。最近,哪怕發展商開始減少優惠,哪怕定價有所上調,似乎沒有澆熄買家入市的熱情,有市場人士甚至推算,今年全年一手成交量將突破2萬宗,創6年新高。至於二手市場,雖然被新盤分薄了客源,但整體表現仍屬比較活躍。總括來說,一二手市場都算暢旺,過去幾年的死寂已經不見了。
年初至今,本地樓價累升約3.5%,相比2021年8月的歷史高位,跌幅已收窄至大約25%。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出現樂觀情緒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否就可以過度樂觀呢?我們認為不可。最近有業內人士提出「未來6年樓價升85%」一說,立論大膽而進取,故此受到不少專家學者質疑。經驗告訴我們,這種說法未免不切實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狂想。
應該看到,左右樓市的正反因素很多,哪些因素的影響更大,不容易下判斷。美息下調帶動港息下調,有利於更多資金流入香港房地產市場,這是事實;發展商因過往樓市蕭條而縮減土地投資、延遲項目施工,或會造成樓宇供不應求的困局,這亦是可以預期的。類似的因素有助刺激樓市,沒有人會否認。
不少因素拖樓市後腿
但在另一方面,限制樓市升幅的因素,我們亦應充分考慮,絕不應視而不見。影響置業意欲的一大因素是美息,儘管下月減息機會很大,但明年的息口走勢,卻有很大的疑問。假如明年聯儲局減息步伐像今年的那樣緩慢,那肯定不足以刺激樓價大幅上揚。此外,明年的中美談判一定有許多博奕,結局難料,誰可以說得準?至於內地房地產和整體經濟,儘管不至於一潭死水,卻遠遠談不上繁榮,這在頗大程度上,拖了香港樓市復甦的後腿。近年我們非常倚重攜同家眷來港的內地人才,理論上,他們是本地樓市的大戶和潛在購買力,雖然部分人確會在港置業,但更多的是轉向租賃市場,因為他們未必以長期居港為目標。這些因素都壓抑了樓市的上升動力。
若要收復之前3年的失地,需要頗長時間,也需要更多利好消息。無可否認,香港樓市確實處於上升的階段,有發展商甚至預告將會推出「重頭項目」,證明市場信心的確越來越大。當前這個階段,如果有人說,樓市將掉頭向下,那完全是笑話;但如果有人說,樓市將會「爆升」,那顯然也是離地的,看不到或者低估了拖後腿的因素。比較合理的預期是,樓市將會平穩溫和地向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