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網約車市民歡迎 魔鬼在細節步步為營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7 HKT
立法會在臨休會前通過《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將現時屬違法或灰色地帶的網約車服務,正式合法化和規範化。未來包括網約車的車輛、司機及Call車平台,均會以發牌方式規管,無牌經營網約車屬刑事罪,不單止會被扣車,還可能會扣人判監。除了一部分的士業界,相信絕大多數市民都歡迎今次立法,並對終於可以完全合法地乘坐、以至營運網約車引頸以待。
執行細節發牌條款待釐定
然而,今次通過的僅為規管框架,許多執行細節及發牌條款,仍有待政府於未來半年以附屬法例方式訂立。正所謂「魔鬼在細節,成敗在執行」,往後的落地工作才是重點,並且很易會踩中地雷,當局必須步步為營。
首先是網約車的數目問題。由於現時並非由持牌的士或載客出租車提供的網約車服務,即等同違法「白牌車」,因此政府和業界都缺乏確切的現有網約車數字。有網約平台聲稱有多達3萬名司機登記,但部分其實並不活躍或本身是的士司機。有推算現時有3000至5000輛非的士網約車經常提供服務,相對於全港約1.8萬輛持牌的士(也不是全部活躍)絕非小數目。
根據草案規定,估計有部分現有網約車及司機會因種種原因而無法領牌,例如使用公司或別人的車輛接客,不符合「人車捆綁」規定,或是有嚴重交通違例紀錄等。與此同時,在正式合法化、規範化後,可能會吸引更多司機、私家車和集團經營者入行。若全部都獲發牌,不但會令香港的塞車及違泊問題加劇,還可能因應服務供過於求,出現惡性競爭,同時影響網約車及傳統的士的司機生計、服務質素和可持續性。
以港人最為熟悉,網約車發展甚為蓬勃的內地為例,因網約平台近年的割喉式減價戰,導致部分城市的網約車司機收入大減,傳統的士更近乎被打殘,最終要地方政府以至中央出手平亂,嚴打網約平台壟斷及內卷式競爭,訂立最低車資及司機收入標準,以至要重新控制網約車數目和扶持傳統的士「翻生」,香港須引以為戒。
不過,若持牌網約車數量太少,又會出現現時的士車隊面對的困局,因服務供不應求,候車時間太長而遭乘客厭棄,寧願繼續光顧違法網約車。結果造成惡性循環,不單止的士車隊本身普遍經營困難,旗下司機為求生活,亦紛紛回復以街上接客為主,以至重新轉投非車隊網約平台,政策原意背道而馳。網約車牌照僧多粥少,亦會增加現有網約車司機鋌而走險,繼續違法經營,以避免遭網約平台抽佣,令到香港的道路安全與乘客保障大打折扣。
職業司機不足問題未改善
事實上,剛落地只有幾個月的的士車隊,在網約車合法化後的定位為何呢?當初設立車隊制度,原意是在不引入非的士網約車的情況下提供網約的士服務。當局更要求車隊經營者作出巨額投資,買入大量新車及招攬、培訓司機。但不足一年政府又突然開放網約車市場,後者的入場門檻,例如車齡要求更遠低於車隊的士,難怪業界會有不公、以至受騙的感覺。
官員或推說,正因為的士車隊計劃成效不彰,政府急民所急,才急速轉軚立法規管網約車。車隊經營者則指,他們經營困難,主因是請不到足夠司機,即使出較高人工都吸引不到新血入行,擔心網約車規範化後,只會「塘水滾塘魚」,吸引更多的士司機轉投網約車市場,達不到政府強調以的士服務為主,網約車為輔助,通過引入競爭,以提升香港的點對點個人化交通服務的政策目標。
事實上,即使香港的整體失業率近年回升,但職業司機人手不足及老齡化問題仍然未見改善。運輸業界建議增加外勞司機,除小巴外,的士也可聘用。亦有人認為無人駕駛的士才是未來趨勢,美國及內地已開始應用,政府應盡早引入進行測試,勿再落後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