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不違本地優先 組合拳助解建造業錯配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0 HKT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出訪美國,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集團年會等多項重要財金會議,並趁機向當地商界及國際社會說好香港故事,為特區招商引才引資。他指出,雖然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香港金融市場近月仍持續錄得資金流入,尤其新股集資市場極為蓬勃,有200多間公司正排住隊來港上市。而除了金融之外,香港的創科產業及相關的留學經濟亦正在加速發展。
建造業成近期失業重災區
  然而,金融、創科及教育等高端產業的興旺,能夠直接受惠的企業及僱員暫時只屬少數。較早前公布的6月至8月香港整體失業率為3.7%,較1年前的不足3%、即等同全民就業的狀況明顯惡化。當中餐飲服務活動及零售業,因受到北上消費及網購潮等影響,失業率達到5至6%的水平。建造業更是近期的重災區,失業率一度升至7.2%,最新為6.9%,仍是各主要行業之中最差。
  建造業失業率高企,主因是本港樓市回落,加上高息環境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私人建築工程銳減,以至連店舖、家居裝修工程量都顯著減少,導致不少建築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除了基層地盤工友,承建商與建築專業顧問公司亦同樣受影響,近日就有傳一間本地知名建築師行需要兩度減薪,有部分同行更被逼裁員以至結業。當局將於今日下午公布7月至9月的就業數據,預計建造業失業率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每逢失業率上升,社會便出現要求政府煞停輸入外勞的聲音。立法會上周就辯論通過了要求「堅守保障本地僱員優化就業」的議案,促請政府檢討和加強監察各項輸入勞工計劃。但與此同時,部分行業如飲食業、物管業、建造業等,繼續出現「有工無人開」的情況,後者主要原因之一,是職位空缺與現有工人的技能出現錯配。
  根據建造業議會的數字,雖然近年本港的私人建造和裝修工程量回落,但部分工種,如假天花、電梯安裝及維修等,人手仍然十分短缺,這些工序對整個建築流程,以至社會民生都至為重要。
  香港建造業經過多年來發展,分工精細專業,但同時造成部分工人只掌握一、兩種技能,當市場情況、建築技術和相關法規出現變化,只擁有單一技能的從業員便難以轉身。再加上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大部分年輕人及其家長都對建造業有負面印象,建築工人高齡化情況越趨嚴重,老工人學習新技能更見困難。
政府額外增300億工程開支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發展局聯同建造業議會已祭出「組合拳」協助本地建造業從業員「升呢」,學習新技能和更多種類的技能,以配合市場在不同時間的不同職位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包括將現時由議會提供的「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課程,培訓名額由合共1600個,各增加1200個至總數4000個。學員完成課程還可獲1萬元至1.9萬元的津貼,為短期失業而有心培訓增值的工人提供及時雨。
  私人工程量萎縮,業界期望可通過公營項目加碼來補足。故此,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特別提出,在原有未來5年每年平均1200億元基本工程開支之外,再額外預留300億元於未來2至3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尤其會多推例如喉管、街道、碼頭等中小型工程項目,一方面優化社區民生設施,一方面為業界帶來更多和不同種類的就業機會。
  對於外勞問題,如前文所述,合法輸入的建造業外勞,目的是填補本地工人的短缺,與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並無矛盾,亦並非推高建造業失業率的罪魁禍首。事實上,現行的輸入外勞計劃已有調節機制,例如空調製冷設備、消防設備等機電相關工種,之前因嚴重短缺而輸入較多,現已因應市場變化而逐步減少。但當局必須繼續嚴打各類濫用機制、剋扣外勞工資,以至非法聘用黑工等行為,同時保障本地工人、合法外勞和守法僱主的應有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