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劏房走到紅館」令人鼓舞 精準扶貧助青年創明天
發佈時間:03:00 2025-10-06 HKT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段相當感人和令人鼓舞的短片。片長只有1分53秒,但卻記錄了名為李靖甫的基層青年,過去3年來成功「從劏房走到紅館」的巨大人生蛻變,見證了今屆特區政府推出的「共創明 Teen」計劃及奉行「精準扶貧」政策,促進基層家庭、尤其是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成效。
李家超在2022年上任後首月,到深水埗區探訪基層家庭,當中包括李靖甫同學與家人蝸居的狹小劏房。當時略顯靦腆的李同學,在劏房內即席為特首表演拉小提琴,並分享了他的小小「小提琴夢」。
擴闊視野 促進向上流動
政府其後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希望跳出強調金錢資源的傳統扶貧思維,透過構建出「師友配對+財政支援+生涯規劃」的立體體系,從而更加準、有效和持續性地回應基層青年的多樣化需求,協助他們擴闊視野,豐富人生,增長知識、資源與發展機遇,促進向上流動以至達致永久脫貧。而李同學正是計劃的首批學員之一,包括獲資助參加著名小提琴家姚珏發起的「賽馬會音樂能量計劃」。
「共創明Teen」計劃在推出初期曾惹來一些質疑,例如誤以為政府想將扶貧的責任推卸給商界及專業人士,或者認為與其花錢舉辦這樣那樣的青年培訓及實習、考察活動,不如直接將公帑用於資助劏房居民交租。
然而,過去廿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綜援等以現金資助為主的福利政策,雖然有助基層家庭解決即時的基本生活所需,但對於促進他們力爭上游,長遠消除跨代貧窮的成效則相對有限。有時甚至會助長了部分基層市民不願自力更生,指望長期依賴政府,以及小部分青年人刻意「躺平」、不求上進的不良心態。
李同學參加了「共創明Teen」計劃後,不僅有機會跟隨姚珏大師學習小提琴技巧,之後更成為了亞洲青年弦樂團的團員,參與了多場海內外的公開演出和交流活動。最新一次演奏,便是日前的國慶76周年文藝晚會,踏上了紅館舞台,與師傅姚珏及香港弦樂團同台演出,向李家超等一眾政商界嘉賓,演奏跨界作品《粵劇幻想曲》。
時隔3年,李家超再次探訪李同學,但會面地點已由狹窄的劏房變成了紅館的後台。李同學除了比3年前長高不少,更重要是增長了個人自信與歷練,這絕不是單純的現金福利資助能夠帶來。
「官商民」協同培育青年
「共創明Teen」推行3年以來,累計錄取了10800名學員,覆蓋全港18區的弱勢家庭,包括不少劏房租戶。雖然未必每一位學員都像李同學般產生巨大蛻變,但根據相關的調查評核,首期學員在財務規劃、抗逆力、人際溝通等指標上均有顯著提升,當中肯定還有不少「李靖甫式」的成功個案。
此外,該計劃並非孤立地推進,而是積極整合新舊的社會資源。今年《施政報告》提到,香港賽馬會將撥款1000萬元豐富相關的校友會活動,配合企業提供的實習機會,以及姚珏等來自不同界別的頂尖傑出人士的傾力指導,這種「官、商、民」協同模式,有助將政策效應持續和放大,實現全社會共同培育青年的目標。
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正計劃將「共創明 Teen」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兒童發展基金,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注資1.8億元,以優化基金現有的促進弱勢社群項目,並將扶持範圍延伸至小學高年級學生,以貫徹「青年是香港未來」的理念,為社會注入「只要努力就有機會」的正能量。再配合其他由現屆政府提出,現正逐步進入收成期的社區客廳、簡約公屋等措施,從居住、教育、發展等多維度為基層青年鋪平向上之路,切實改善民生,攜手共創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