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壓加劇對抗 中俄朝「密謀論」倒果為因

更新時間:03:00 2025-09-0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4 HKT

  北京天安門廣場昨天舉行了盛大閱兵活動,以紀念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人們除了看到中國最新的國防建設成就,還破天荒看到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領袖金正恩和習近平主席「同框」。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特朗普認為三人想「密謀」對付美國,製造了一個新話題。他的說法在西方必有市場,估計不少人會信以為真,但此說真的合理嗎?中國最反對的就是陣營對抗,倡議的是合作,就算真的發生陣營對抗,那並不是這三個國家所造成,而是美國的打壓,令他們團結起來。
金正恩普京參加閱兵不意外
  單看歷史,金正恩和普京來華並不令人驚訝,反而可說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朝鮮1945年之前受過日本殖民統治者的壓逼,出過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這樣的民族英雄。至於蘇俄,當年主要在歐洲東線戰場上頑強抵抗納粹德國,儘管它直至二戰末期才加入對日作戰,但對加速日本戰敗畢竟發揮過正面作用。所以兩位領袖在北京現身,何奇之有?
  特朗普帖文有一處是很荒謬的,因為他似乎不相信中國會承認美國當年幫過自己抗日,但這種質疑完全站不住腳。事實上,中國人一直記住美國友人的幫助,包括組建「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軍的美國陳納德將軍,在中國算是家喻戶曉;習近平主席亦曾多次提及這段「飛虎情誼」,而「飛虎隊」的後人也獲邀參與今年的紀念活動。
  對歷史的紀念,有時難免與時下政治相互糾結,美國和中俄朝的關係恰恰就是這樣。中國在包括國防在內的各領域高速發展,被美國視為對自身霸權的挑戰,儘管中國多番重申「和平發展」,也絲毫改變不了美國人的偏見,他們甚至挑起新冷戰、關稅戰、科技戰。俄烏戰爭是要譴責的,但此事的背景是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對莫斯科形成戰略擠壓。至於朝鮮,50年代初美朝停戰後,華府一直沒有放棄過外交孤立,雖然近年舉行過「特金會」,看似關係破冰,但美國敵視朝鮮的態度基本沒有改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俄朝走在一起,是美國壓逼的結果,「密謀論」是倒果為因。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
  在今次閱兵中,中國展示了大批尖端武器,許多西方媒體樂此不疲地炒作。但眾所周知,中國一直處於戰略守勢,建國以來沒有好戰的劣績,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無論中國的軍備有多先進,也不是用來征服別國的,只是用來威懾可能來犯之敵人,以及制止領土分裂。中國的行為模式,和1945年以來在朝鮮、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挑起戰爭、窮兵黷武的美國完全不同。
  習近平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上說:「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這番話顯然是向美國說的。美國與其指責中俄朝「密謀反美」,倒不如反思自身。若非持續和不斷升級的圍堵和打壓,受針對的國家又怎會走在一起呢?美國應該端正心態,要學會跟別國平等相處、守望相助,若不放棄霸權主義和唯我獨尊的心態,必有更多國家倒向中國。在早前的天津上合峰會上,我們已看到不少全球南方國家領袖參與,他們對於美國主導的國際格局的不滿,其實已經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