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炒風泡沫化 嚴防風險免好事變壞事
發佈時間:03:00 2025-07-28 HKT

香港股市自今年初起價量齊升,不少股民都有所斬獲。雖然期間曾因美國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而一度回落,但很快便重拾升軌。至本周恒指已重回25000點水平,為2021年10月、即後疫情時期的新高。
美通過「天才」法案潛藏風險
港股表現強勁,其一是受惠於新股上市熱潮和內地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其二是美國的關稅政策似已進入「收尾」階段,陸續與多個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將「對等關稅」稅率大幅下調。隨着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昨日率團前往瑞典,與美方舉行第三輪經貿會談,加上特朗普近日多次表示希望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各方估計中美雙方亦很快可以達成協議,將之前已降至約30%的對華關稅進一步下調。
另一令股民愈見亢奮的原因,是熱炒穩定幣(Stablecoins)概念與相關股份。立法會今年5月底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制訂了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法律框架及相關發牌監管機制。外媒形容這是全球至今最進步、完備和開放性的穩定幣立法,有助香港發展數字經濟及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雖然草案大部分條文要等到下個月才實施,金融管理局預定於本周才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距離正式發牌、以至發行首批穩定幣還有很長時間,但市場已急不及待炒作有關概念股。多間上市公司在宣稱或傳出將染指穩定幣業務後,即使沒有任何往績或具體計劃,股價都被大幅炒上。
火上加油的是,美國參眾兩院經過多番討論和修訂,亦於本月中通過簡稱為「GENIUS」、即「天才」的穩定幣法案。該法規定穩定幣發行方必須以1:1持有美元資產儲備,以鞏固近年不斷受到挑戰的美元霸權地位。相關規定對香港的穩定幣發行其實有利也有弊,利在於港元根據聯繫匯率與美元掛鈎,理論上較容易與美元穩定幣進行兌換及交易,但同時亦因法案的排他性,令香港穩定幣的發展蒙上陰影。但市場現時一於少理,只看好消息而漠視壞消息。
更危險的問題在於,相信許多買入了相關股份或加密貨幣產品的股民及市民,其實並不了解穩定幣是甚麼東西。
已爆出多宗相關投資騙案
穩定幣其實是一種與實體資產(一般為央行貨幣)掛鈎的加密貨幣,可用作直接交易支付,或用於兌換其他沒有實體資產支持的加密貨幣,藉此提高虛擬資產市場的穩定性及流通性,增強投資與交易各方的信心。原本用作穩定市場的措施,現在竟變成激化炒風的工具,不少投資者對相關產品及其背後風險往往不知就裏,令人想起20年前的科網股狂潮與「千年蟲」危機,以至更早年代的龐氏騙局與鬱金香泡沫。
事實上,在內地以至香港,已出現了多宗與穩定幣相關的投資騙案。其中於上月底爆煲的「鑫慷嘉」內地理財平台,便利用了民眾對穩定幣、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概念的貪婪與無知,騙走了多達200萬名投資者,合共130億元人民幣的款項。在法定穩定幣正式發行之前、甚至之後,類似騙案肯定還陸續有來。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便罕有地一連兩個月就穩定幣熱潮撰文,表明要加強降溫力度,避免過度概念化、過度炒作以至泡沫爆破,更要小心假借穩定幣之名進行的詐騙行徑;而除了投資及詐騙風險,穩定幣亦可能會增加跨境清洗黑錢的風險,當局必須從嚴監管,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良好聲譽,避免好事變成壞事。
除了金管局,財經局、創科局、港交所、證監會,以至警方、海關及消委會等,也須聯手加強相關的闢謠打假及投資者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