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易主反映內卷外溢 內資攻港大潮難擋
發佈時間:03:00 2025-07-22 HKT

內地電商巨頭京東以40億港元,收購佳寶食品超級市場的零售網絡和物業,意味京東正式進軍香港食品零售業。近年佳寶因疫情而遇上困難,被收購而不是倒閉,1000名員工起碼飯碗得保,算是一件好事。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佳寶易主再次印證中港經濟融合的新常態,即內地資本「攻港」大潮已是勢不可當,無論飲料、外賣,還是超市,凡是牽涉民生消費的,幾乎都是如此。
1991年成立的佳寶目前在全港開設90間分店,售賣凍肉、海產、糧油雜貨、新鮮蔬菜水果等產品,素有「平民超市」之稱。至於收購佳寶的京東,雖以電商業務聞名,但很早就對本港超市業務有着濃厚興趣——佳寶的競爭對手「錢大媽」2018年進駐香港時,便獲得京東旗下基金注資。另外,京東本身也有一個名為「七鮮」、提供美食生鮮商品和生活服務的超市品牌。根據官網介紹,七鮮超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其中在廣州、深圳合共有11間門店,如今順勢殺入旁邊的香港,是一個合乎商業邏輯的結果。
協同效應強化灣區布局
儘管香港人口規模有限,市場成熟不易賺取豐厚利潤,但並非毫無戰略價值。京東對香港產生興趣,背景是內地各行各業發生激烈「內卷」。七鮮的競爭對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兩者均為支持線上線下服務的一站式、場景化綜合超市,但論門市數目或者在全國的滲透率,七鮮顯然不及盒馬。京東收購佳寶,最明顯的好處是可即時殺入香港食品零售業,發揮協同效應,在強化本地物流供應鏈之餘,同時優化集團在大灣區的布局,增強競爭力。
近年來,內地企業為了在激烈「內卷」的環境下尋求出路、繼而進駐香港,隱然已成常態,只要我們看看在市面上可以選擇的外賣、飲料品牌的來源地,大概就可明白這個事實。現在京東正式殺入香港食品零售業,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現象,它只是證明「內卷」已經外溢至香港的最新一例而已。在可見的將來,「攻港」的內地大型企業肯定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有所減少,這一點毫無疑問。
所謂「內卷」是一種惡性的競爭,意指從事相同業務的企業通過價格戰、補貼之類的形式,投入過多資源進行低效博弈,企業之間相互攻擊,以本傷人務求「打殘」對手,結果不利創新活力之釋放,也妨礙產業升級,對此, 中央政治局已明確宣示要整頓,官媒亦已作出批評。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餓了麼、京東、美團的代表,要求它們進行理性競爭,這多多少少反映「內卷」已經惡化為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經濟民生問題。當這個問題延伸至香港,它將產生何種效應,有甚麼後果,是大家應該思考的。
街市商販易被擊潰
站在京東的立場,收購佳寶有助完善它在整個大灣區的生鮮供應鏈布局,有利於它跟阿里系的盒馬長期博弈;但站在香港的立場看,佳寶易主是不是一件好事?京東實力雄厚,為了蠶食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可以不斷燒錢,那意味着消費者可在一段時期內「買平貨」,但這亦意味着香港的街市商販很容易就會被擊潰。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