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對華立場再退縮 中國打打談談見成效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8 HKT

  「美國被別國佔便宜」是特朗普的辭令,4月初的所謂「對等關稅」則是病急亂投醫的舉措。之後幾經波折,由暫停徵稅、開展談判,到新近宣布將致函150個較小的國家,告知其將面臨的關稅稅率,外界不難看出特朗普試圖以強勢姿態逼「小國」就範的意圖。唯獨是中國,特朗普的態度卻是趨向軟化,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當初那種盛氣凌人的口吻。
  特朗普以善變聞名,對中國的態度是基於環境現實而轉變的。他將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產業空心化、國內失業、芬太尼毒品之類的問題,通通歸咎於中國,加上中國近年發展勢頭確實異常凌厲,在人工智能、機械人、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多個領域皆有迎頭趕上、甚至領先美國的趨勢,這一切皆令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如坐針氈。考慮到上述這些,當「狂人」近日反常地立場軟化,並聲言「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展開鬥爭,許多人不免感到詫異,美媒甚至披露,特朗普在與下屬開會時,常常是會議室裏(對華)最不鷹派的那一個。
中國難被「搓圓撳扁」
  國際關係有理想主義的成分,但主要還是講實力。特朗普有能力對越南這些小國予取予求,但一碰到比較「硬淨」的國家,就很難任意擺布。中美博奕經歷無數個回合,中國根本沒有被逼降,雖然內部確實存在需求不足、青年失業率較高等問題,但整體經濟增長相當可觀,今年以來股市亦強勁反彈,更有大量有質素的本土初創企業崛起……客觀事實證明,中國絕不是一個可被「搓圓撳扁」的國度,反倒是特朗普一再後退,以致美國人發明了「TACO」一詞去嘲諷他們的總統。
  面對美國的全方位打壓,中國的策略是運用自身實力,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美國對華關稅曾高達瘋狂的3位數,中國逼於無奈唯有對等反擊,這是打;美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上游佔據優勢,中國則手握稀土這一重要籌碼,兩國可藉此進行博奕,這是談。中國無徹底擊敗美國的實力,卻有逼使美國收斂的能耐,這一點毫無疑問。
  特朗普最近的表態有點奇怪,但換個角度看,其實是情理之中——當美國無力操縱中國,又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可以怎樣做?只能軟化立場,尋求更多接觸的機會。特朗普已經放寬了晶片禁令,稱讚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幫忙,甚至傳出華府可能將關稅休戰期延長3個月,據說是要爭取見習近平主席一面。設使中國為一不堪一擊的小國,特朗普會「軟化」嗎?顯然不會。
特朗普或出爾反爾
  現時的特朗普,不可能從中國身上爭取到太多讓步;能像首個任期那樣達成一項採購協議,已經很不錯,因為他可對內宣稱「勝利」。站在中國的立場,之前既然已經舉行了日內瓦、倫敦談判,相信不會反對下一輪談判。如果談不出好的結果,那只能打下去;但就算談出好的結果,也不值得張羅慶祝,因為以特朗普的性格,出爾反爾是預期之內的。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畢竟是長期性的,也是結構性的,雙方的矛盾不可能輕易化解,無論中國領導人,抑或普通老百姓,對此必有深刻認識。中國要做的是維持戰略定力,發展好自己,讓自己在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中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