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資金購港物業 拆牆鬆綁利樓市回升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5 HKT

  年初全國兩會的時候,民建聯倡議設立「購房資金通」,助兩地居民跨境置業;時隔數月,民建聯在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時舊調重彈。由此不難看出,中央沒有「落閘」,港府也抱持開放態度。我們覺得上述倡議不錯,具操作性,它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兩地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有助滿足跨境置業的需求之餘,也可提振香港地產市道。
  現時,內地已經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產群體,他們對靈活配置資產興趣甚濃。而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資產市場,自然深受青睞,這一點可從香港「撤辣」後多了內地買家查詢和入市可以看得出來。可是,因為內地實施每人每年只准匯款5萬(美元,下同)到境外的政策,內地人在港置業總是困難重重。如果堅持要買,要麼通過毫無法律保障的地下錢莊,要麼通過手續繁複的官方審批程序,當中涉及的風險有多大,有多麼不便,可想而知。
每年僅准匯5萬美元出境
  假如「購房資金通」真的落實,好處顯而易見。近期本港私人住宅市場交易個案有上升趨勢,但遠遠未回復到過往最好的榮景。政府不是想要刺激樓市嗎?那就應該積極向中央爭取,將內地中產的置業潛力釋放出來,支持香港樓市。此外,這一政策也可鼓勵近年來港的內地人才落地生根——若無類似政策,他們便難以安置自己和家眷,未必會真正視香港為家,這多少違背政府輸入人才的初衷。
  「購房資金通」尚處於概念的階段,肯定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大方向是對的,要處理的只是一些細節。中央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顯然是為了維護金融安全,這一點無可厚非。有沒有方法既不犧牲金融安全,又能滿足跨境置業的需求?參考「滬港通」「深港通」的做法,內地資金來到香港,每日設額度限制,事實證明風險可控,基本不出亂子。可否將這個經驗應用於「購房資金通」呢?
  要確保安全,方法着實很多。例如早前有人提出「閉環管理」的方法,即將內地人的巨額匯款限定於在香港買樓,將來如果轉售物業,必須將所得資金匯回內地。這樣的操作,並不妨礙真心置業的內地人,又不致於令國家的外匯管制政策「破功」,算是兩全其美。當然,這需要監管到位,確保「閉環管理」是真正的「閉環」。
  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具體可以匯款的金額——太多,國家不放心;太少,支撐香港樓市的成效不彰。我們認為,初期不妨保守一點,看看實踐後的結果再調整不遲。202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31萬億美元,我們建議初期資金總額度為1%,即約331億美元,這個數字對國家外匯儲備而言僅屬九牛一毛,對國家金融安全的威脅微乎其微,相信可令國家放心。
331億美元額度安全可控
  近年,中港兩地金融合作已有長足發展,前述「滬港通」「深港通」只是其中兩個例子,還有債券通、跨境支付通之類的產品,這些具體事實都是拆牆鬆綁下的產物。「購房資金通」固然蘊藏一些風險,但其效益也是不可忽視的。希望政府願意引領討論,也要積極向中央爭取,同時邀請專家克服技術障礙,切實解決內地人才在港置業時面對的資金調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