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季近乎零賣地 讓樓市休養生息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2 HKT

  政府昨公布本財年第二季賣地計劃,將推出荃灣一幅住宅地,涉及780個單位。這幅土地位處永順街和德士古道交界,無論交通網絡抑或社區配套都算完善,具一定吸引力,相信市場投標意欲會比較高。但這次賣地,焦點並不在於土地本身,反而是讓人看到當局在賣地一事上態度非常審慎、克制。事實上,今次已是政府連續兩季近乎零賣地,這個現象本身就頗堪玩味。
  目前,本港土地供應處於平穩的水平——上述荃灣住宅地的780個單位,加上6個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提供的4170伙,第二季合共供應4950個單位;再看上半年的數字,合共提供6000伙,已佔了全年度供應目標的45%,這還未計及發展商坐擁不少庫存。但與此同時,在供應足夠的情況下,市場需求卻不甚殷切,主要原因是環球息口依舊高企、內地經濟復甦力度也沒有預期中那麼強勁,這些客觀因素均不容易在短期內有所改變。
樓市處於漫長調整期
  即將推出的荃灣住宅地,或會因為規模不大、擁有成熟社區配套而不致於流標——參考過去數個季度的情況,大圍或早前小瀝源的土地,都能成功售出。然而,這次荃灣住宅地即使真的順利賣出,恐怕亦不足以扭轉近年市道低迷的局面。事實上,只要參考去年全年(1月至12月)地價收益僅81億元的事實,再看看市場對政府三催四請發展北都的呼籲無動於衷,大概就可看到真像。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昨天的記者會上說,近期私人住宅市場持續向上,交易個案有上升趨勢,租務市場亦堅穩,證明房地產市場向好。主事官員發放正能量,無可厚非,所舉出的例子也符合部分事實,但若考慮整個大環境,不能否認限制因素依然頗多。本年度樓市雖略有好轉,但仍處於一個相當漫長的調整期,所以大家似乎沒有太過樂觀的理由。
  所謂限制因素,主要源自外部,特別是美國。下月關稅戰又會重啟,全球市場走勢不明朗,香港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關稅戰陰霾下美息走勢如何,大家心裏無底,有分析預計美聯儲將於9月減息,更保守的預期是可能延至10月及12月才出手,因為美聯儲官員需要時間分析通脹數據。鑑於息口仍處於高位,其走勢又懸而未決,意味發展商發展成本高企、現金流受壓的困局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資產市場、信貸質素、投資和消費,均得不到有力支撐。有見及此,精明的發展商自然懂得判斷情勢、規避風險。
消極推出免貽人口實
  政府豈是省油的燈?它在推地時肯定考慮了過去招標時的市場反應。倘在市道不好的時候積極賣地,流標鬧劇必將上演,對當局造成尷尬;可是,它卻不能「咩都唔做」,所以近兩季均只推出一塊土地招標,以免貽人口實。政府的盤算可能是這樣:既然市場需求不是很大,供應量又充足,那就不必太過進取。
  未來一段時間,形格勢禁,一定影響發展商投地意欲,故此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今年賣地成績會非常理想。政府此時應該做的,就是讓樓市在漫長的調整期中休養生息,因應市況靈活推地。當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出現,整個市道自然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