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危機加劇 小班教學尚可優化

更新時間:03:00 2025-03-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8 HKT

  立法會原擬討論由自由黨張宇人提出、「檢視中小學以小班模式教學的成效」的議員議案,詎料,他以議案遭教育界議員朱國強的修正案「騎劫」為由,決定不作動議。教育乃百年大計,小班教學則有利於提升教育品質,設使立法會聚焦辯論相關議題,相信有利於帶動社會良性討論。然而,當議員在爭辯議案有否被「騎劫」,有沒有遵照議事規則之類的枝節問題,教育問題反而遭邊緣化,事情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多少令人遺憾。
小班教學趨勢難逆轉
  張宇人所關注的,基本上是一個資源運用的問題:他認為學生人數減少就應該減班,推行小班教學只是因為工會作祟,怕教師失業;他又認為面對結構性學生流失的問題,政府若維持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等同浪費金錢。假如我們的着眼點是滅赤,那麼張宇人的關注自然是有價值的。但換個角度思考,小班教學是否真的一無是處?這一點似乎有商榷餘地,起碼社會可以討論。
  政府2009年起在小學推行小班教學,每班基本人數為25人。據近期的估算,預計到2025/26學年,會有9成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可以看到,小班教學已成為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
  反對意見當然有——有人以名校為例,指出一位老師對25個學生,未必一定比一位老師對40個學生好,這個情況可能有一定事實根據,但未必反映普遍情況,或許只是因為名校學生學習能力較高、家庭支援更為完善。更普遍的情況是,據許多業界人士和前線老師反映,小班教學政策效果是好的,因為相比40人的「大班」,老師確有更多時間照顧學生,可以更快回答提問,及早介入學生的學習差異和情緒問題,有助提升整體教育質素。
  2009年的時候,本港少子化危機沒有現在那麼逼切,當年也沒有所謂「移民潮」。但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問題就逼切得多了——參考去年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2030年小一和中一適齡人口將分別減少15500人和16800人,難道我們不須及早應對?
教育質素須恆常關注
  目前,小學已普遍落實小班教學,推行那麼多年,可否優化?怎樣優化?有沒有空間進一步下調師生比例?至於中學,目前根本沒有小班教學,值不值得推行?如果值得,應該怎樣推行?初中和高中應否區別實施?朱國強的修訂,重點在於「全面檢視小學小班教學的成效」,以及「評估中學以小班模式教學的可行性」,這兩個重點並非沒有深入探討的空間。
  中小學教育質素與香港長遠競爭力息息相關,這本來就是一個應該被恆常關注的課題,所有持份者都不應迴避,不可做鴕鳥。立法會作為一個議政論政的平台,就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完全有必要。如今議案鬧出所謂「騎劫」鬧劇,規程問題反而取代了教育問題,主次顛倒,非常可惜。
  而教育局作為專責香港教育政策的決策局,重任更為重大,不能太過被動。去年,該局曾表明正積極推動小學實施小班教學,提升教學質素、促進課堂互動,但就未計劃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現時未知是否維持原有立場?無論如何,鑑於香港少子化危機確實越來越嚴峻,假如教育局能夠就相關問題,主動引領社會討論,那就顯得更有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