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規管網約車市場 促公平競爭護乘客權益

更新時間:03:00 2025-02-1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13 HKT

  阿里巴巴旗下Call車App「高德打車」去年5月進入香港市場,初時僅提供網約的士服務,但近日卻靜悄悄將服務擴展至白牌車,招致的士業界反對,甚至以發動罷駛相威脅,逼使政府正視問題。罷駛勢必影響前線司機收益,也必然犧牲公眾利益,不值得鼓勵,但業界表達的訴求卻有一定合理性。近年在新科技衝擊下,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行業生態發生巨變,唯政府多年來並未主動修改法例,嚴重落後於形勢。當局未來應該快馬加鞭,積極配合市場轉變。
  根據現行法律,營運網約車平台本身並不違法,但未持有有效出租汽車許可證而又載客取酬的「白牌車」,卻是非法的。相關問題不是今天才出現——早於Uber於11年前「攻港」時,的士業界已感覺到生存空間備受擠壓,去年甚至有業界中人自發「放蛇」打擊Uber網約車。
  至於新近踩入白牌車市場的高德,雖然並不直接與車輛合作,定位僅是一個「整合」派車資訊的平台,但相關車輛服務收費比Uber低兩至三成,具備強大競爭力,畢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的士業界威脅發動罷駛行動的導火線。
高德收費平過Uber兩三成
  近年,市民和遊客對傳統的士有諸多批評,無論是「的士佬」態度惡劣,抑或車廂殘舊,都反映傳統的士業界抱殘守缺,有頗大改進空間。但高德殺入白牌車市場,背後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問題。眾所周知,營運的士涉及頗多規章,除了必須承擔牌照費、保險費等成本,還要受到的士記分制監管;反觀,白牌車幾乎沒有規管,也不一定購買了保險,只要數萬元成本和有一部車,就可以「上路」。由此可見,傳統的士和高德白牌車「對撼」,實際上構成不公平競爭,這個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
  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市民對網約車需求殷切,造就網約車市場的龐大商機。只要入場門檻不高,那就一定有投資者入場,美國的Uber、新加坡的TADA,以至內地的高德,提供「經濟型」、「優享型」、「商務型」、「豪華型」等點對點服務,看準的自然就是龐大商機。只要監管門檻不提高,法律灰色地帶繼續存在,可以預料「落場」的持份者將會越來越多,高德未必就是最後一個。
法例過時各方乏保障
  一方面,我們鼓勵的士業界正視乘客的投訴,自我改革,這是業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倘若執意罷駛,後果只是加深市民的惡感,無助業界重得民心;另一方面,政府亦要確保市場競爭是公平且規範的。事實上,網約車殺入香港已歷多年,遲遲沒有更新相關監管機制,無論如何總是說不過去。本地乘客對網約車的需求其實已相當清晰,當局卻還在進行調查,步伐實在跟不上時代。
  法例過時引致漏洞,對各方都缺乏保障。誠然,監管是有難度的,但為了保障乘客權益和確保公平競爭,不得不加強監管,不要「拖字訣」。希望政府加快監管研究進度,就規管網約車平台、確定合資格車輛類別和數目,以及釐清法律、保險等重要問題,盡快提出相關立法框架,早日給公眾一個清晰的交代。
  有政界人士提出搭建業界、平台和乘客的三方溝通平台,這個建議甚好,值得政府考慮,相信有助疏導矛盾。許多地方的經驗證明,的士和網約車可公平競爭、和平共存,包括內地網約車亦早於2016年合法化,香港應該見賢思齊、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