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 習近平籲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
發佈時間:03:00 2025-07-25 HKT

中歐峰會昨日登場,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訪華的歐盟領導人強調,當前歐洲面臨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雙方合作大於競爭,希望歐方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稱,隨着中歐合作加深,不平衡也在加重,「再平衡」至關重要。北京學者王義桅向《星島》指出,歐方提出「再平衡」聚焦於貨物貿易,而中國從歐盟進口大量服務貿易產品,雙邊貿易其實保持平衡狀態。
馮德萊恩:「再平衡」至關重要
此次中歐峰會舉行之際,中歐各自臨近與美國貿易談判的最後期限。同時,中歐在電動車反補貼稅、稀土出口、俄烏戰事等問題上,分歧未解。習近平昨日強調,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和地緣政治矛盾,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的基本面沒有變。國際形勢越是嚴峻複雜,中歐就越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深化合作,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戰略抉擇。
歐盟近年主張「去風險」,希望在經濟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證明,相互依賴不是風險,利益交融不是威脅,提升競爭力不能靠「築牆設壘」。他指出,「降依賴」不能減合作,當前歐洲面臨挑戰不是來自中國,希望歐方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為中國企業赴歐投資興業提供良好營商環境。
新華社引述歐方表示,歐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鏈」,歡迎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興業。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馮德萊恩在會上說,隨着中歐合作加深,不平衡也在加重,雙方關係來到轉折點,「雙邊關係再平衡不再是選項,而是必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向《星島》指出,馮德萊恩的說法表面上看聚焦於貨物貿易再平衡,即認為中國出口過多、進口不足。但實則反映出,無論在傳統工業還是數碼化新興領域,歐盟競爭力均相對落後。中國貨物貿易順差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此次峰會旨在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但近期中歐關係緊張升溫。本月初,馮德萊恩指責中國「助長俄羅斯戰爭經濟」,並批評中國產能過剩。峰會會期由原計劃的2天減至1天,昨日會晤後,雙方共同發表了《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