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庫25周年拍賣 亞洲當代藝術持續保存

更新時間:10:00 2025-11-06 HKT
發佈時間:10:00 2025-11-06 HKT

今年是亞洲藝術文獻庫(下稱「文獻庫」)成立25周年,為慶祝走過四分一世紀,文獻庫由10月底至11月中舉辦周年籌款拍賣會,是次的拍賣作品超過65件,分別由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畫廊及贊助人所捐贈,當中包羅多位海內外知名及新進藝術家的力作。文獻庫更與佳士得香港合作舉行預展,讓公眾有機會逐一欣賞這些藝術品。

中國藝術家劉韡的油畫作品《Untitled》,以抽象手法描繪城市景觀。(2025年)
中國藝術家劉韡的油畫作品《Untitled》,以抽象手法描繪城市景觀。(2025年)
香港藝術家周俊輝的畫作《亞洲藝術文獻庫於荷李活道》。(2025年)
香港藝術家周俊輝的畫作《亞洲藝術文獻庫於荷李活道》。(2025年)
國際藝術團體teamLab的數碼作品《Flower and Corpse Glitch》。(2012年)
國際藝術團體teamLab的數碼作品《Flower and Corpse Glitch》。(2012年)
中國藝術家組合鳥頭的作品《種子》,採用攝影矩陣和裝裱技術創作。(2025年)
中國藝術家組合鳥頭的作品《種子》,採用攝影矩陣和裝裱技術創作。(2025年)

亞洲藝術文獻庫|致力記錄及分享

亞洲藝術文獻庫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亦是亞洲地區領先的當代藝術和檔案實踐機構。文獻庫於2000年由熱愛藝術歷史的徐文玠,以及著名藝廊主人及策展人張頌仁創辦,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記錄及分享亞洲當代藝術史,其諮詢委員會現有38名成員,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策展人和藝評人組成。他們會為團隊提供發展館藏的指導,並協助推廣亞洲地區日漸興盛的藝術研究風氣。隨着館藏持續增長,現已有逾147,000項資料,公眾可透過文獻庫網站及實體圖書館免費查閱這些珍貴檔案。另文獻庫又通過研究、駐場計劃、展覽、教學活動及出版物,積極建立工具及社群以催化新知。
今年7月,文獻庫啟用了全新的檔案管理設施,包括數碼工作室、文獻整理及儲存空間。這個專為保存歷史文獻而設的空間,不僅大幅提升機構的運作效能,亦可支援本地藝術家及文化機構的檔案工作,並促進檔案管理人才的專業發展。今年下旬推出的25周年活動系列,就以「屬於大家的文獻庫:社群共建」為主題,內容包括為期一年的展覽、香港藝術史專著出版、駐場計劃、教育資源,以及有關檔案工作的公眾講座系列。透過「屬於大家的文獻庫」,期望活化檔案,並凝聚本地社群一同參與保存其藝術遺產。

印度裔雕塑家Krishna Reddy的多色紙本版畫作品《Flower》。(1961年)
印度裔雕塑家Krishna Reddy的多色紙本版畫作品《Flower》。(1961年)
韓國藝術家Mire Lee的作品《Black Sun: Surface with Many Holes Studio Prototype #4》。(2023年)
韓國藝術家Mire Lee的作品《Black Sun: Surface with Many Holes Studio Prototype #4》。(2023年)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限量版印刷作品《Flower Sparkles!》。(2021年)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限量版印刷作品《Flower Sparkles!》。(2021年)
韓國雕塑藝術家申旻的作品《Usual Suspects - Jinju》。(2024年)
韓國雕塑藝術家申旻的作品《Usual Suspects - Jinju》。(2024年)

亞洲藝術文獻庫|逾65件藝術家力作

是次的周年拍賣活動帶來逾65件出自一眾知名及新進藝術家的作品,龐大陣容名單包括Antony Gormley、Huma Bhabha、Nicole Eisenman、ruangrupa、teamLab、Vishwa Shroff、村上隆、徐冰、李傑、劉韡、陳福善、曹斐、丁乙、何子彥、郝量及徐震等等。
拍品不乏藝術家於今年新鮮創作、充滿香港情懷的新作品,好像本地藝術家周俊輝的一幅《亞洲藝術文獻庫於荷李活道》畫作,正是描繪亞洲藝術文獻庫遷入上環荷李活商業中心現址當天的情景。此作品是為紀念文獻庫成立25周年而作,融入各種元素,例如藝術家記憶中開幕活動的舞獅,以及代表香港的紅色的士。周氏透過細膩的筆觸刻劃隨歲月變遷的城市建築與店舖門面,藉以表彰文獻庫歷久彌堅的韌性,亦指向其美好的前景。

文:Maisie Lau   圖:亞洲藝術文獻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