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當代美術館「保持在線:雲中遊蕩」 數碼時代的中國藝術敘事
發佈時間:12:00 2025-11-06 HKT
數碼與現實密不可分,在這個封閉與開放、分裂與團結、必然與偶然交織的新時代下,當代藝術成為介入社會的試驗場。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保持在線:2008年後的藝術與中國」首章「保持在線:雲中遊蕩」,由即日起至2026年1月4日在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出。展覽設有8個主題單元,匯聚逾35位藝術家,展出約50件作品,其中特設3件委約作品,探討資訊泡沫、人工智能、以及數碼科技應用對人類勞動本質的影響等議題,帶領觀眾反思如何在數碼與現實世界中跨越界限,重新連結,繼續「保持在線」。
連結數碼與現實
焦點展品涵蓋不同媒介與主題:李亦凡的動畫錄像《難忘的形狀》,運用遊戲引擎和動作捕捉技術,以自身為原型創造多個數碼化身,並以此在虛擬的工作室內施展滑稽動作,上演充滿暴力和怪誕幽默的情節,探討人類如何受限於使用條款,而逐漸失去對數碼工具的主導權。黃炳的「黑色幽默」彩色動畫《親,需要服務嗎?》,則取材自現實生活,反映香港長者面對長期房屋供應短缺及社會高齡化日益加劇的處境,捕捉了數碼經濟的無情步伐和跨代共居的緊張關係。
藝術家孫原和彭禹與KUKA機器人公司合作的裝置作品《難自禁》,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程式和視覺識別系統,巨大的機器人如同一頭活力充沛的動物,黑色手臂揮舞著橡膠刮刀,調撥地面黏稠的深紅色液體,形成自主和控制並存的獨特景象。此作於2016年由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委約創作,其後在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亮相,今次是首度於亞洲地區登場。
全新3件委約裝置
三件全新委約作品亦於同場展出,包括陸揚的線上遊戲《器世界騎士太空對戰》,玩家可以透過掃描二維碼,進入以電子遊戲引擎和圖形軟體建構的虛擬幻想世界,並化身世界騎士進行太空冒險;邵純的全新裝置《蜜珠》,以地面影像投影,結合旋轉懸垂的動態手指和珠粒形態物件,暗示著性別身份的流動性及權力逆轉;張移北的《清晰,金黃,呼喚著》,則在展廳地面排氣口上打造奇幻的蘑菇與花朵景觀,以浪漫的方式展現了當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跨領域活動,包括策展團隊分享會、學習與參與節目,以及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作的同名書籍《保持在線:2008年後的藝術與中國》,當中匯集80多位中外藝術家,對21世紀社會、經濟和科技變革的藝術回應。
「保持在線:雲中遊蕩」
- 日期:即日起至2026年1月4日
-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早上11時 至 晚上7時
- 地點:賽馬會藝方及F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