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坊非一般聖誕市集 新生代重燃港式霓虹花火

更新時間:11:00 2025-10-30 HKT
發佈時間:11:00 2025-10-30 HKT

每年12月,太古坊亮起冬夜璀璨夢幻聖誕燈飾,今年的白色聖誕市集將閃熠懷舊而耀目的光芒,為黑夜重新披上不夜城的輝煌。彩光背後,一群大學生正默默耕耘,盼能藉港式霓虹燈的魅力,重新喚起香港那不可磨滅的集體回憶,凝聚社區的點點星光。今年以「Colour the Season」主題的聖誕市集,由十位大學生負責構思、策劃和主理。他們來自不同院校與學系,從逾百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通過太古地產青年展能計劃Placemaking Academy(SPPA)聚首一堂,發揮創意與潛能,為社區注入力量。

談起靈感時,三位學生SoSo、Tina與Kelly異口同聲地說被霓虹燈迷倒,直言霓虹燈的奪目顏色與獨特設計正與「Colour the Season」的理念吻合。她們堅信,每人的獨特光芒皆可匯聚成動人心弦的流光溢彩。
見證香港從小漁港蛻變成大都市的霓虹燈招牌,現已完成其歷史使命,逐步謝幕於人前,成了香港市民回憶中一道絢麗光影。雖則霓虹燈式微,但SPPA的十位學生仍希望透過多方努力,重現頭上那一座座華麗而獨特的香港特色。同學們為了解霓虹燈文化和背後故事,馬不停蹄地走訪大小展覽。經過討論,他們最終敲定社區、SPPA計劃與聖誕花圈等幾項主要元素。

要重現霓虹的神韻絕非易事,他們主動聯絡有四十年製作經驗的匠人——胡智楷師傅,親自走進工場學習。只見師傅爐火純青地拿起玻璃管,示範霓虹燈的製作工序。他先以熾焰烤融透明玻璃管,指間一扭,合適的曲度便隨之而生。同學們依樣試作,才驚覺此項工藝之難度所在。師傅看似簡單的一扭、一吹,實則需要對火候、材質的高度掌握,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

熟練的手法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汗水,胡師傅當年因暑期工隨父親入行,幸得老闆賞識,從此一做就是四十年。胡師傅坦言,如今香港的霓虹燈師傅不足七人,這次能與年輕人合作,文化得以傳承,值得高興。胡師傅功力深厚,曾發揮創意,製作出3D立體霓虹裝置,體現對工藝的追求,亦成了自己的招牌。有了好設計和好師傅,但到落實一步,仍需面對不同挑戰。今次學生團隊的設計小巧複雜,線條幼細且結構緊密,旨在呈現聖誕市集的氛圍與社區的緊密連繫。因此,師徒多番調整設計,並敲定四種霓虹色調。

胡師傅指,「燈細反而難整」,規模小的霓虹燈裝置較大招牌難度更高,瑕疵也更容易顯現出來。要完成精細亮麗的霓虹燈招牌,花費心血背後工序更需相互配合,談何容易?經過熾焰的考驗,再注入滿腔熱誠,方能煉就這份打動人心的光芒。每個霓虹燈招牌的顏色、設計、意義皆不同,然而每一個獨特元素加諸一起卻能映出動人光輝。

這份光,既來自一群年輕人的創意,也來自一位堅守手藝四十載的師傅,更屬於每一位在城市裏發光發熱的小市民,正應驗SoSo所說:「我哋希望每個人喺市集都可以感受到屬於自己嘅光。」
太古地產白色聖誕市集將於12月11日至14日在鰂魚涌太古坊糖廠街、太古中央廣場和太古公園舉行,屆時霓虹燈光將映照冬夜,照亮每一個駐足的笑容。活動收益將全數撥捐「愛心聖誕大行動」,讓光照進更多角落。

太古地產Placemaking Academy青年展能計劃

十位想法多多的年輕人正策劃一場冬夜的光,卻未有意識到他們正閃閃發亮。他們正是太古地產Placemaking Academy(SPPA)第七屆的成員──一個由太古地產設立,專為培育青年創意與實踐能力而設的旗艦計劃。

每年,SPPA都會透過公開比賽,選出一批才華橫溢的本地大學生,為他們提供為期半年的實習與專業指導。今年暑假,這十位幸運兒便接受了逾百小時的大師班訓練,學習如何發揮潛能,將創意落地。半年間,時針與指針不間斷地追逐時間,而他們亦在日夜之間奔走,不但是校園裏的莘莘學子,亦是社區的設計師,肩負起策劃年度社區盛事的任務。

對十位同學來說,即使出身各異,卻被霓虹燈牽引在一起,能夠一同學習如何「造光」,再以這份光芒點亮社區。當12月太古坊的聖誕燈光再次亮起,白色聖誕市集既是凝聚社區的機緣,又是十位年輕人大放異彩的舞台,而在奪目動人的霓虹之中,悄悄藏着他們半年的努力與成長。

太古地產白色聖誕市集

  • 日期:12月11日至14日
  •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 地點:鰂魚涌糖廠街、太古中央廣場和太古公園
  • 內容:閃亮聖誕裝置、精美聖誕商品、美食佳餚、精彩節目表演。
  • 資訊: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