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劇《武道》獻禮 李小龍 85周年誕辰 武藝氣宇 剛柔共振
發佈時間:10:00 2025-10-23 HKT
李小龍以截拳道融合東西方哲學,成為全球武術文化的領頭人。值其誕辰85周年,香港舞蹈團推出大型舞劇《武道》致敬,將於11月27日至12月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藝術總監楊雲濤聯手金像獎美術指導文念中及爵士樂作曲家雷柏熹,通過舞蹈與視覺藝術重塑李小龍的武術哲學。
舞劇分三幕交織展現李小龍人生,呈現他從少年意氣的街頭生活到荷里活電影巨星的傳奇經歷。舞蹈員們以截拳道、空手道、雙節棍等武術元素,結合粵劇身法、詠春中線與水墨意象,演繹李小龍的剛柔並濟。從拉丁恰恰的活力到「水中月」流暢的舞蹈詩意流動,展現李小龍的螢幕形象與真實人生,盼觀眾感受到「呼吸的節奏」,帶出尋找自我之「道」的勇氣。
香港舞蹈團45周年 《武道》以舞重塑傳奇
適逢李小龍誕辰85周年,香港舞蹈團推出成立45周年的誌慶舞劇《武道》,將於11月27日至12月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武道》由藝術總監楊雲濤執導編舞、聯合金像獎美術指導文念中與爵士樂作曲家雷柏熹,通過舞蹈、音樂與視覺藝術的融合,以肢體語言詮釋這位傳奇人物的核心精神,深度探索李小龍的武術哲學與人生旅程。
從哲學到舞台的詩意
王昊然今次擔起《武道》編劇一職,在他眼中,李小龍不僅是動作巨星,更是一個不斷拆解自我、追尋真實的人,「他讓我看到身體也可以是思想的容器——以動作思考、以拳腳對話。」李小龍的力量源於「清醒」,而非單純的強硬,這成為《武道》創作的核心靈感。王昊然以李小龍的筆記、語錄與電影為靈感,構築了舞劇的三幕結構,以銀幕與生活互為鏡像,敘述李小龍的傳奇人生,以及英雄的柔軟一面。
「我們沒有要還原他的一生,而是聚焦三個切面:武術創新、電影形象和生活片段。」王昊然續指,劇情橫跨1950年代至1973年,「這種非線性、意識流般的敘事,讓《武道》如同一場夢境般的旅程。」他以「對話」形容與藝術總監兼編舞楊雲濤的合作,由他提供劇本結構與象徵系統,而楊雲濤則融入自己的洞見,以舞蹈語言將其轉化為表演的呼吸與節奏:力量、流動與平靜。「我希望文字留白,讓身體說話。」王昊然刻意保持語言克制,為導演與舞者提供想像空間,確保舞台呈現既致敬李小龍,又融入中國傳統藝術的「氣」——來自呼吸、節奏與節制。
淬煉融入自身信念
李小龍一角,由首席舞者王志昇與高級舞者黃海芸演繹,對兩人而言,《武道》是一場對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淬煉。談及李小龍,王志昇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位「熱愛武術的演員」,以誇張演技與武打電影聞名。但經深入研究後,他發現李小龍不止「武術」,「從訪問、書籍以及他對於哲學的思考,明白截拳道的目的——Movement and Mind的哲學。」他強調,在《武道》中飾演李小龍不能單純模仿他的螢幕形象,而是需要貼近李小龍的精神:追求突破、放鬆與無我,「成為真正的自己,而這也是李小龍非常獨特的一面,就是相信自己。」因此他避免刻意「扮演」,反而是融入自身信念,通過肢體表達毅力與不服輸,「訓練,不斷訓練!與舞者的紀律與刻苦非常相似,日積月累的磨練。」
王志昇坦言,《武道》有別於以往作品,對武術和肢體要求極高,「從戲曲到傳統中國武術,西洋的自由搏擊與劍擊,需要在短短幾個月內感覺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再消化,感覺是在脫胎換骨。」王志昇補充,雖學習初期曾遇上困難,「但武術和舞蹈都離不開身體的運用。」故通過反覆觀察自身動作,與身體建立「良性溝通」,平衡武術的勁道與舞蹈的流暢性。
剛柔並濟的武術美學
黃海芸則因「李小龍這個標題太大」而感到壓力,但他決定化危為機,通過閱讀《生活的藝術家》與《生命哲思錄》,從哲學角度重新認識這位傳奇人物,「從螢幕看,他自信、年輕氣盛;從哲學看,他平靜而通透。」《武道》特別之處在於,作品嘗試表現人物的內心的沉靜內斂與外在的絢麗奪目,因此角色內心獨白戲分較重,讓他較難在現實與抽象的世界轉換。
作為混合武術概念的先驅之一,李小龍精通多項武術,故扮演李小龍的黃海芸也需要學習各種武術,「每種武術的發力方式不同」,截拳道的迅猛、空手道的剛勁、詠春的中線原理,都需在短時間內掌握並靈活轉換,讓他笑言「讓我真正的感受到『真正的敵人』其實是自己。」黃海芸以步法為起點、拳法做轉換,將經典動作直接搬上舞台,「用截拳道的拳、腳、步表現力量,移動步法、腿打展現流動感。」
尋找屬於自己的「道」
《武道》的舞蹈語言不僅再現李小龍的經典動作,更將其武術哲學內化為舞台美學。編舞楊雲濤從李小龍的「如水」理念出發,捕捉其動作的流動感與力量,創作出輕重緩急、內外兼修的舞段。激烈對打場面重現《精武門》的快拳與《龍爭虎鬥》的鏡像對打,而「水中月」舞段則以水墨投影與舞者動作同步,以截拳道的拳腳步法表現水的流暢與力量,呈現柔中帶剛的唯美意境。同時將中國傳統藝術融入現代舞台,避免使用符號化展示傳統,反而將粵劇身法、詠春中線、書法水墨的節奏感融入舞蹈語法,呈現「氣」的美學。
《武道》一劇,讓王志昇重新認識李小龍的哲學與身體鍛煉的極致,「他的堅忍不拔、放鬆與無我,成為我表演的指引。」黃海芸則引用李小龍語錄作結:「目標不總是為了達到,它往往只是作為瞄準的方向。」王昊然則希望觀眾離場時記住的不是某個畫面,而是「一種呼吸的節奏」,「我們希望觀眾帶走這份勇氣,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
大華繼顯呈獻大型舞劇《武道》——李小龍的有法與無限
- 日期:11月27日至12月7日
- 時間:晚上8時(星期一至六)、下午3時(星期日)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購票:請按此
文:葉泳心 圖:香港舞蹈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