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典藏 頂級學者的藝術視野|香港邦瀚斯「虔敬之境:烏爾里希·馮·施羅德典藏」專場拍賣

更新時間:10:00 2025-10-16 HKT
發佈時間:10:00 2025-10-16 HKT

香港邦瀚斯將於10月底舉辦「虔敬之境:烏爾里希.馮.施羅德典藏」專場拍賣,推出37件由喜馬拉雅藝術專家烏爾里希.馮.施羅德先生珍藏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品經過半世紀的精心蒐集,展現了施羅德對喜馬拉雅藝術的熱忱與卓越鑑賞力。藏品長期靜藏於其瑞士的私宅,今秋首次公開亮相,並將於拍賣前進行預展。

施羅德先生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史學家與收藏家,亦是喜馬拉雅藝術與文化研究領域的泰斗之一。他以構建和出版喜馬拉雅藝術體系化的圖像檔案而聞名。施羅德從小在推崇亞洲文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受到其曾叔祖父、著名印度學家利奧波德·馮·施羅德的學術熏陶。這使得他在22歲時首次前往尼泊爾考察,開啟了對記錄與編纂喜馬拉雅藝術的熱忱,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邦瀚斯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部國際總監Mark Rasmussen表示,施羅德是喜馬拉雅藝術研究的開拓者,是首位以系統性方法梳理並記錄西藏造像風格演變的學者。時至今日,其著作仍被視為該領域最權威之作,堪稱百科全書式經典。

喜馬拉雅藝術權威專家 藝術的熱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藏藝術的相關著錄尚不成熟,年代判斷與風格研究缺乏共識,這讓施羅德深感困惑。因此,他耗時4年專心研究,於1981年完成了開創性的著作《印度—西藏銅造像》。這部作品以系統且詳實的方式,通過大量圖片,首次構建了西藏金銅造像跨越千年的歷史序列。

2001年,施羅德經過9年深入雪域的考察,推出兩卷本鉅著《西藏佛教造像》,記錄了西藏寺廟所藏的千逾尊銅像,這些佛教藝術瑰寶以往鮮為人知,透過此書首次向世界展露真容。2019年,他再度推出《尼泊爾石雕藝術》,這部兩卷的宏篇系統收錄近三千件石雕珍品,完整梳理了尼泊爾印度教與佛教石雕藝術脈絡。

權威收藏體系 來源顯赫

邦瀚斯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部拍賣主管兼專家譚遠卓表示,此次專場的每件藏品皆因其獨特的美學價值與文化意涵而得以存留。其中亮點包括一尊銅鎏金屠牛魔杜爾迦像,生動呈現杜爾迦降伏牛魔摩希剎修羅的勝利瞬間,充滿戲劇性與張力。杜爾迦右足尖輕點地面的舞姿、淩厲的戟鋒,與魔牛後仰掙扎的動態形成強烈對比,而女神在誅魔時的沉靜神色,更為這激烈的場景增添了一種淡然與慈悲的氛圍。另一焦點是一尊高達61厘米的罕見錯銀錯紅銅觀音銅像,為現存私人收藏中極為稀有的大型克什米爾風格立像之一。

除佛教造像外,拍賣還呈獻多件重要唐卡,包括五世薩迦法王札巴堅贊的肖像唐卡,出自最廣為人知的藏傳佛教傳承肖像唐卡系列,該系列多數作品已流散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等頂級博物館。

虔敬之境:烏爾里希·馮·施羅德典藏

  • 地點:香港邦瀚斯(皇后大道東50號太古廣場六座)
  • 日期:10月30日
  • 香港拍賣預展:10月24至30日
  • 詳情:www.bonhams.com/ul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