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朱玲玲《大自然之美與神話之境》 大自然與神話交織的靈光 廿載視覺藝粹結晶

更新時間:11:45 2025-09-18 HKT
發佈時間:11:45 2025-09-18 HKT

生於緬甸曼德勒的羅朱玲玲,始終將故鄉縈懷於心。多年以來,她數度重返生長之地,並遊歷四方,以敏銳的視角與深情的鏡頭,捕捉大自然中流動的詩意,追尋神話般的靈韻。本次展覽精選四十五幅作品,不僅重溯藝術家幼年與成長交織的夢境,更首次公開多幅地震前緬甸蒲甘古城的珍貴影像,如時光凝固,彌足珍貴。

名為《大自然之美與神話之境》的展覽,將於9月24日至11月10日,假上海蟠龍新天地「程祠故裡」優雅呈現。這不僅是羅朱玲玲藝術旅程的深情回眸,更是一場融合自然美學與人文沉思的感官饗宴,同時也標誌着滬港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嶄新篇章。

撰文:劉國業

羅朱玲玲《大自然之美與神話之境》 廿載視覺藝粹結晶 滬港美學交流 共振新體驗 

羅朱玲玲出生於緬甸曼德勒,十歲移居香港,她的攝影之旅跨越30年,展覽聚焦其創作的幾個關鍵主題,觀眾可以在江南建築的雕花窗櫺與黛瓦白牆間,感受她對緬甸故鄉的人文關切,以及個人審美的表達、對人與大自然關係的探討。「這次展覽是我20年熱愛的結晶。這些作品反映了我——我對生活以及自然世界的看法。」

展覽選址蟠龍天地這段融合歷史與現代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透過國際級攝影藝術作品與江南建築空間的對話,為上海及長三角市民,乃至全國及國際遊客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消費體驗,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藝術氛圍。

程祠故裡,這座歷經修繕的江南歷史文保建築,與羅朱玲玲作品中東方美學意境形成巧妙呼應。身為一位長期活躍於香港文化公益事業的藝術家,羅朱玲玲此次帶着作品來到上海,標誌着滬港文化交流在視覺藝術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觀眾在程祠故裡的雕樑畫棟間欣賞這些攝影作品,不僅能感受到藝術家對大自然與神話的詮釋,也能體會到滬港兩地文化在美學與精神層面的共鳴。

記錄消逝的緬甸記憶

緬甸是羅朱玲玲的故鄉,展廳「神話之境緬甸(Mythical Myanmar)」首次展出了攝影師在2003年起拍攝的緬甸蒲甘古城系列作品,聚焦緬甸的文化、社會和精神生活。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蒲甘古城,今年3月遭遇了7.7級地震,佛塔和舍利塔嚴重損毁,本次展出的攝影作品中所記錄的黃昏金塔、伊洛瓦底江船影等成為珍貴的文化留存。該系列作品採用紀實風格拍攝,攝影師以緬甸華僑視角,同步關注緬甸的鄉村生活場景與獨特僧侶文化。

自然靈性的詩意對話

有別於「神話之境緬甸」展廳紀實風格的作品,在 「發現大自然之美(The Eye for Beautiful Nature)」篇章中,攝影師以更藝術性的手法呈現自然界稍縱即逝的美。羅朱玲玲將年輕時的花藝學習經驗融入她的花卉攝影作品中,「花卉和大自然主題賦予了我更大的表達自由,花卉攝影滋養着我對大自然與生俱來的連結。」這些作品主要以印象派或幻覺風格拍攝,試圖喚起觀眾詩意的情感。

野性大陸的視覺史詩

「捕捉荒野之趣(The Eye for the Wild)」展廳展現了羅朱玲玲鏡頭下捕捉的大自然荒野生命影像,從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中起舞的丹頂鶴《求偶之舞》,到博茨瓦納覓食的黑斑羚《水坑覓食》,直至坦桑尼亚塞倫蓋蒂草原落日下的長頸鹿《塞倫蓋蒂黄昏》。在《冬晨謐境》等作品中,攝影師着力展現田園詩般的情感氛圍,並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羅朱玲玲藝術攝影展《大自然之美與神話之境》

  • 日期:9月24日至11月10日
  • 地點:上海蟠龍新天地程祠故裡舉辦

文:劉國業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