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淑儀—WESTK留聲機|香港文化IP ─《大狀王》2025巡演之旅

更新時間:09:00 2025-09-08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09-08 HKT

最近接到不少政商界、文化界朋友查詢 : 「還有沒有票?《大狀王》一票難求啊!」由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及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今年6、7月在上海和北京巡演共23場,場場爆滿,吸引逾35,000名觀眾入場。8月中回歸香港第三度公演30場,逾28,000張門票迅速沽清。近三個月53場「馬拉松式」巡演,轉眼間在下周三(9月10日)便來到尾聲。從十年前閒聊萌生的一個意念,到今天成為廣受讚譽,被內地傳媒稱為華語音樂劇「天花板」,甚至有望可在全國以至海外巡演的香港文化IP,《大狀王》走過了一段殊不簡單的旅程。

《大狀王》2025年6月上海首演劇照。(圖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大狀王》2025年6月上海首演劇照。(圖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2022年9月《大狀王》在戲曲中心正式演出20場,其中8場因疫情被逼取消。2023年年底重演21場,千錘百鍊後的《大狀王》迅即成為觀眾的寵兒,門票迅速售罄,更獲內地多個城市查詢巡演的可能。西九與香港話劇團聯同主創團隊隨即研究其可行性。然而萬事起頭難,此劇巡演比想像中更具挑戰性。首先,巡演和長壽音樂劇一樣,不能只有一個卡司(Cast)。《大狀王》全劇超過三小時,加上要在三個月內密集演出50多場,絕對是對演員意志力和體力的重大考驗。加上演員需要在不同城市不同場地演出,既要迅速調整身心,保持最佳狀態適應全新演出環境,亦要面對未可預知的觀眾反應(尤其是以原裝粵語在內地演出),挑戰和壓力非常巨大。因應巡演所需,我們在2024年初決定採用雙卡司制,兩組演員輪流上陣,並於去年4月展開全球演員招募,多輪試鏡後成功招募梁仲恆、袁浩楊、陳書昕等19位新成員,由歌唱、演技和舞蹈訓練,到兩組卡司一起排練、互相觀摩;除了排練和演出,演員和主創團隊還須出席多場宣傳推廣活動,亦要因應觀眾的意見持續修改劇本和完善製作,台前幕後投入多年心血才有今天這個令香港引以為傲的劇目。
巡演的另一大挑戰,是《大狀王》「上方下圓」的雙層旋轉舞台,這個複雜的舞台結合簡約的佈景結構正是該劇舞台美學的一大特色。製作團隊曾仔細考慮上海、北京等地多個演出場地,發現能夠配合該劇的技術要求,包括可容納雙層旋轉台以及提供充足電動吊桿系統的場地並不多。事實上,《大狀王》由「入台」(舞台佈置)、兩個卡司演員「走台位」、舞台音響和燈光等「技術綵排」到總綵排,所需時間和人手比同類劇目為多。所以台前幕後團隊都爭分奪秒,以盡量增加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同時亦確保演出能完美呈現每個細節。
《大狀王》巡演不單需要投放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還要考慮各地觀眾對粵語音樂劇的反應、對票價的負擔能力等市場因素。經過上海、北京巡演後,《大狀王》在內地建立了很好的口碑,不少內地觀眾慕名來港。香港站30場逾28,000位觀眾,當中超過三成來自內地,尤其是在巡演後加開的最後10場,當中接近八成門票為內地觀眾所購,可見《大狀王》已成功開拓香港以外的觀眾群,成為香港新文化IP。
《大狀王》至今上演近90場,團隊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熱情。我們更抱著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大狀王》能揚威海外,成為全國以至國際長壽音樂劇經典。我謹代表團隊感謝曾經觀賞《大狀王》的每一位觀眾,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文:馮程淑儀     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