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藝新星展覽」免費展示平台 本地藝壇新秀扛大樑
發佈時間:10:00 2025-09-04 HKT

在藝術世界的土壤裡,年輕藝術家猶如蘊藏無限可能性的種子,靜待一個展示機遇以「生根發芽」。由孫少文基金會贊助,饒宗頤文化館和一新美術館聯合策劃「港藝新星」藝術計劃,旨在為香港年輕藝術家提供免費的展示平台,第三期展覽自即日起至2026年1月18日於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展出五位「港藝新星」——丘藝藍、何濼聰、周昭明、張柱然及韓雁婷逾40件作品,涵蓋陶瓷、木工、塑膠彩、篆刻、書法及水墨,展現多元藝術風貌。
玲瓏瓷刻畫流動人形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的丘藝藍,雖在大學時期主修繪畫,卻在遇到陶瓷後「一試傾心」,「初初接觸陶瓷就覺得很喜歡,因為是與雙手及身體都很接近的一個媒介。」故後期丘藝藍醉心於製作瓷器,其陶瓷作品主要探討人與人、身體與心靈之間的關係。
今次參展作品《逸游自恣》系列采用破壞性工藝「玲瓏瓷」,她巧妙運用玲瓏瓷晶瑩剔透的特性,在器物上刻畫流動人形,營造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暢快感。她先在完整的瓷坯上鏤刻細小孔洞,然後多次施釉填滿孔洞,再入窯以高溫燒製而成。最終製出的成品在光照之下,鏤空之處透亮明澈,一個又一個透光的線條流動人形在瓷器上顯現,不但具有靈動的生命力,更傳達純粹與靜謐之美。
以水墨記錄城市記憶
另一名參展藝術家韓雁婷,以水墨創作抒發個人對香港快速變遷的感觸。其參展作品《城市記憶》以香港的獨特景觀為靈感,捕捉城市的獨特氛圍與歷史積澱,引發觀者對城市與個人記憶的深刻共鳴。
韓雁婷以寫生記錄這些稍縱即逝的場景,再透過水墨表現時間流逝的意象,畫作中的波紋正是意指「正在流逝的記憶」,故她的作品不僅呈現視覺上的美感,更蘊含對城市變遷的遺憾與傷感,「我很喜歡寫生,但香港近年有太多建築因城市發展而消失,我還沒有時間去畫下來,它們就已經消失了。」她尤其鍾愛水墨的寫意風格,迷戀墨點在紙上自然暈開的隨機性,這種「可控中的不可控」成為她作品的獨特魅力,在《城市記憶》系列中也可見一斑。
本次參展的藝術家皆各有專長,憑藉他們對藝術的熱忱與堅持,在各自的領域持續創作,透過作品表達多元的世界觀,融匯中西藝術特色,並以嶄新的角度詮釋香港本土文化與藝術,為本地藝術注入新活力。
第三期「港藝新星展覽」
- 日期:即日起至2026年1月18日(星期二至日及公眾假期)
- 時間:上午10時 至 下午6時
- 地點:九龍美孚青山道800號 饒宗頤文化館藝術館展室三
文:葉泳心 圖:饒宗頤文化館、一新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