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上海行綻放軟實力!《大狀王》/貝聿銘展覽好評如潮
發佈時間:11:45 2025-07-10 HKT

「謝謝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在上海西九文化周開幕禮上,以這一句「吳儂軟語」結束致詞,台下滬港雙城的嘉賓拍掌歡呼,氣氛好不熱鬧。這刻標誌着西九文化區正式將香港的文化藝術節目「走出去」,向內地藝術愛好者展示香港文化的軟實力,並助力政府實現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願景。
西九將其與香港話劇團共同製作、好評如潮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移師上海文化廣場公演共12場,每場演出幾近爆滿。觀眾或許聽不明廣東話,但配以字幕和演員的精湛演技及唱腔,席間多次響起陣陣掌聲和笑聲。廣東民間傳奇故事、各種嶺南歌謠曲風,能夠傳頌至當今國家文化大殿,教人動容。
另一西九原創節目——「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也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好評如潮,為免觀眾向隅,更延長展期。文化周期間特別舉辦的一場免費公共講座,邀請到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和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談貝聿銘的建築成就,吸引約400名現場觀眾及8,900名線上觀眾參與。每位捧場者都懷着對這位劃時代建築大師的好奇而來。
西九演藝選擇了滬城最具代表性的爵士俱樂部之一JZ Club,作為多位香港年輕頂尖音樂人登場的舞台,他們分別連續3晚帶來美妙爵士樂曲,叫聽者陶醉。新編粵劇《霸王別姬》以及香港舞蹈團結合舞蹈和武術的《凝》,皆滿足上海觀眾對創新和深度藝文節目的追求。憑着一代又一代本土藝術家的熱誠,深耕細作,香港再也不是「文化沙漠」。



埃及驚世考古發現 上海展出成功 香港故宮接力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通往另一個世界,他們在現世的社會越是動盪,越是追求來世的幸福,對墓葬極為講究。這是上海博物館金牌導賞員向記者介紹的古埃及世界觀。距今超過5,000年的古埃及文明,無論是金字塔抑或木乃伊,都蒙着一層神秘面紗,引發人們的好奇心。
西九文化區把握上海之行,為傳媒安排參觀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大熱「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原因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從這個展覽中788件埃及國寶級文物,精選250件來港展出。故宮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指,所有展品都將從上海直接運送至港,不必先回埃及。這是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對故宮館展示的合作誠意。
踏入展廳前,大堂一尊戴着巨大王冠的石像吸引眾人目光,那是中王國時期第12王朝最強大的統治者之一「辛努塞爾特一世」。記者及後進到展廳參觀,被一具具用白布條包裹的貓木乃伊震撼,要知道裏面是屍體。王伊悠透露,故宮館正與埃及商討對這些貓木乃伊作CT電腦掃描,希望可以拆解箇中謎團,包括裏面是否有真貓以及牠們有何特徵等。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古埃及人和現代人一樣是「貓奴」,他們不但把貓當作寵物飼養,視牠們為捕獵能手,更衍生出貓女神「芭絲特」。但對貓的狂熱,卻在祭祀過程中被異化成祭品供奉神明。位於古埃及首都孟菲斯的大型墓地「薩卡拉遺址」,便出土了成百上千的貓木乃伊。 此遺址被外媒評為「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近代重要的考古成就,故宮館將透過多媒體形式呈現該處的考古發現,讓觀眾進一步了解古埃及世界。
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1922年發現圖坦卡門陵墓,也讓這位被封印了3,000年的年輕法老公諸於世,當時出土的其中一尊圖坦卡門石像,將連同他的「家人」,於11月中來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16位香港型格藝術家魔都放異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別選址於有逾140年歷史,享「海上第一名園」美譽的張園舉辦「城市脈動——中國傳統文化再詮釋」展覽,邀請16位香港藝術家透過山水園林這個題目,探索香港和上海的多元發展,如何影響傳統文化呈現和詮釋,並彰顯兩地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魅力。
張園百多年前成為上海首個公共空間,是第一個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園林,見證了上海城市生活百年變遷。「城市脈動」展覽於6月20日至7月31日期間在這裏舉行,恰好作為現代與傳統對話的理想空間。是次展覽由鄭嬋琦策展,參與藝術家包括龍家昇、又一山人(黃炳培)、林丰、陳庭章、吳子昆、馮穎琳、黃琮瑜、林欣傑、陳惠立、黃智銓、利志達、江記(江康泉)、黃進曦、sketchup、Peep、何達鴻。他們分別帶來繪畫、漫畫、動畫、攝影錄像、藝術裝置等跨領域創作。
龍家昇在畫作帶來了他取材自北歐童話故事的精靈Zimomo、Labubu等角色。小精靈從森林穿越到園林,旅途中遇上各式稀奇的花石蟲鳥,就似滬港兩地的文化碰撞般有趣。
名為《夜靜光凝》的影像及聲音裝置由作曲家及藝術家林丰創作。步入小房間,能感受到被優美的多層次原聲樂器錄音,以及用白、紅、綠色為主的園林光影包圍,是一個讓人可以靜下來感受世界、慢慢思考的空間。
黃炳培則收集了自己過去30多年來拍攝的相片製成黑白錄像,每張相片就似從水墨畫中看見山林的高低,有些是他剪頭髮時留在地上的頭髮碎,有些是股票市場的指數波動。他以陶淵明的詩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概括面對這個世界的想像,認為山水園林不一定在現實,可以在每個人心中。
香港人的藝術思緒,在魔都綻放異彩,成就雙城心靈互通之橋。



文:蕭咏詩 圖:西九文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