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會2025|香港漫畫原來咁有型 中青代參展漫畫家專訪

更新時間:12:30 2025-05-22 HKT
發佈時間:12:30 2025-05-22 HKT

你可曾記得小時候上課偷看《牛仔》的快樂時光?或是放學後衝向報攤,只為搶先購買最新一期《龍虎門》?揭頁間對於未知的興奮心情,正是漫畫帶來的魔力。香港漫畫不僅承載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更記錄着這座城巿創意產業的輝煌傳奇。

深圳文博會香港館開幕 香港漫畫原來咁有型

戰後的香港,娛樂產業並不蓬勃,街邊報攤3毫子的細本裝漫畫,便成了平民最佳的移動娛樂。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可謂香港漫畫的全盛時期,當時香港經濟起飛,大眾對娛樂需求旺盛,連帶漫畫產業也蓬勃發展。以數據說話,1980年代全港每周出版的薄裝漫畫逾三十種,每種銷量可達三至十數萬冊,並遠銷星馬泰、韓國等地。從此可見香港漫畫風靡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影響力。

那個黃金年代的代表人物,包括開創漫畫工業體系的黃玉郎,以《小流氓》(後更名為《龍虎門》)創立彩色技擊漫畫流派,及後馬榮成的《風雲》亦以寫實美學提升了漫畫的藝術層次。他們開創的風格與技法,至今仍影響着新一代的漫畫創作。

5月22至26日,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深圳文博會」)中,由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處主辦,三聯文化基金、司徒衛鏞及溫紹倫策展的香港館,將以「香港原來咁有型」為主題,展現香港潮流文化的型格魅力。

香港漫畫的型格與生命力

今屆深圳文博會香港館特別設立香港漫畫+現代藝術展區,其中滙聚了香港兩位中青代漫畫家參展,包括曾任黃玉郎公司王牌作《神兵玄奇-F》主筆、現為獨立漫畫家的曹志豪(Jerry Cho);以及以黑白線條風格著稱、憑作品《回憶見》獲日本國際漫畫獎銀獎的蘇頌文(Pen So)。

曹志豪見證了香港漫畫的轉型,離開傳統漫畫公司後,他以獨立漫畫家身份進行創作。他的拳擊漫畫《死角》,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捩點,讓他開始發掘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為求真實,他邀請「神奇小子」拳擊手曹星如及團隊為作品擔任技術顧問,並參考慢動作實戰影片製作漫畫分鏡;作品後來獲ViuTV改編成電視劇《繩角》。

談及創作,曹志豪從電影和文學中吸取養分,令作品的分格宛如電影分鏡般流暢;也從中華文化中取經,繼「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巨型長安城壁畫(內有500多位人物及數不清的場景)後,再次與作家梁冠文合作中國文化圖騰《四神獸》,希望可以讓公眾真正理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

至於新生代漫畫家蘇頌文,其作品多以香港舊建築物作為主體或背景,透過黑白線條的超現實風格,以豐富的想像力呈現我城的時代精神。「漫畫,是流行文化的載體,故事往往反映時代。港漫之所以有型,是因為它可以包容不同的風格和題材,充滿驚喜和可能性。這就是香港漫畫創作的魅力,亦是香港這座城巿所流露的特色。」蘇頌文這樣說。

蘇頌文曾因迷上日漫而對漫畫產生興趣,並嘗試利用黑色墨水筆臨摹日漫風格。後來港漫《風雲》出現,令他發現原來漫畫可以利用線條去傳達真實感。「排線整齊或混亂、下筆的力度,都會令到畫面的演繹方式更獨特。這不正是傳統中國畫線條的藝術嗎?」這次蘇頌文便以「寫實的超現實為主題,繼續他繪畫香港之旅程。

同區展出藝術家王澤的畫作,為漫畫經典角色「老夫子」賦予新生命與現代感,進一步擴寬漫畫的可能性。

深圳文博會香港館

  • 日期:2025年5月22至26日
  • 時間:10:00-18:30
  • 地址: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展城路1號)
  • 位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創新展(13號館13A03)
  • 公交:深圳地鐵站20號線國展北站

文:陸明敏   圖:三聯文化基金、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