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展|本地建築師開藝展 廢棄玻璃 再生璀璨  

更新時間:03:00 2023-04-10
發佈時間:03:00 2023-04-10

本地玻璃回收率一向偏低,據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年約有67,000噸廢棄玻璃,但成功回收不足兩成,為了讓大眾了解玻璃再造的可行性,慈濟環保願行館聯同本地建築師團隊打造「透視未來」回收玻璃藝術展,作品糅合建築美學與環保概念,原來玻璃廢料都可變成藝術裝置。
 

回收廢物 賦予新生命


  「透視未來」回收玻璃藝術展由三位本地建築師黃鋈暉、陳俊宇及葉希芃負責創作和設計,同是建築師的陳翠兒為策展人。策展人陳翠兒道出整個展覽的概念及構思︰「慈濟環保願行館希望通過共創空間來展現環保藝術,於去年11月開始跟黃鋈暉、陳俊宇及葉希芃商討如何將再生玻璃變成藝術裝置,用了很短時間便推出『透視未來』的實體計畫。我不相信奇迹,全靠他們三人的寶貴經驗,通過努力和合作,才能夠這樣快成事。」陳翠兒指自己是建築師,清楚知道業界製造很多廢料,所以展覽特別結合環保再用及建築美學,別具意義。

  藝術展主要展品有「回收玻璃飛浪」、「樽蓋塑膠雨」及「玻璃沙畫」,當中最大型展品「回收玻璃飛浪」為展覽焦點,它是一條8米長的飛浪形藝術裝置,所用材料均是「再回收」得來玻璃樽,黃鋈暉娓娓道來︰「玻璃磚是廢棄玻璃樽升級再造,最先是2021年在商場展出的藝術裝置,去年變成聖誕市集的聖誕樹,今次我們將玻璃磚加以改造,灌注新生命,變成『透視未來』的展品,是100%回收重用,很有意思。」玻璃磚具有不同色彩,當窗前光綫折射於玻璃磚上,便帶來幻影般燈光效果,漂亮極了。黃鋈暉續說︰「我們設計時,還希望它能展示功能性,所以伸延部分為可用的桌面,並讓大眾近距離及多角度欣賞透視玻璃磚和內裏玻璃顆粒。」

  色彩繽紛的「樽蓋塑膠雨」,以超過700個經慈濟回收站收集得來的舊樽蓋製成,並集合義工力量共同製作,提醒大家沒處理好的塑膠廢料,一旦進入大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便含有塑膠微粒,構成環境災害。至於懸掛於窗前的「玻璃沙畫」,向大家呈現不一樣的玻璃質感,原來玻璃經壓碎後,便成為沙一般幼細的顆粒,建築師將不同顏色的玻璃沙砌成畫作,藉以向大眾分享回收玻璃的可塑性。
 


親力親為 撿拾玻璃樽
 


  葉希芃表示,他們數年前已開始回收玻璃,「我和黃鋈暉、陳俊宇在2017年開始研究再生玻璃用作建築材料及製成環保玻璃的可能性,我們曾親力親為撿拾玻璃樽,每當展品能吸引觀眾注目,都是一次感動。是次展覽的創作意念,結合了建築與藝術美學,為玻璃廢料延長生命周期。」今次展覽的宗旨是希望讓大眾了解再生玻璃的可行性,所以特別推出了工作坊,參加者需要自攜玻璃樽,並利用現場提供的玻璃沙及微型裝飾,造成玻璃微景觀,通過參與製作,締造理想的共創空間。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