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弘 – 村校變奏 |曾幾何時
發佈時間:06:00 2022-12-19 HKT

若非早前為了參觀《香.校變奏:時光藝術展》,也不會留意到在大埔熙來攘往的寶鄉橋附近,有一塊恬靜的角落,叫「六鄉學習園地」。
六鄉學習園地的前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創辦的「六鄉新村公立學校」。當年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於是將受影響的船灣六鄉居民,遷至大埔墟廣福道一帶,而原有的三光、育群兩所村校,就合併成為六鄉新村公立學校,直至2006年才因收生不足而停辦。這座村校的興衰,正好見證着大埔近半世紀由鄉郊到新市鎮的發展史。
近年多了郊遊,才留意到新界不少舊村校,有的丟空多年,早已淪為廢墟,有的更面臨清拆的命運。六鄉新村公立學校能夠保留下來,獲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改作社區服務中心,已是十分幸運了。如今在這裏舉辦有關村校歷史的展覽,更加是別有意義。
《香.校變奏:時光藝術展》規模不大,包括文物展示、口述歷史,以及邀請藝術家創作回應。不過最令我感動的部分,是找回多間村校的舊生聚首一堂,站在荒廢的校舍前,高唱昔日校歌,並拍攝紀錄下來。縱使當中大部分學校已經結束營運,但校歌仍然連繫着舊生對母校的歸屬感。
我把那些校歌由頭到尾聽了一遍,雖然曲式簡單,但旋律優美,歌詞內容不外乎勸勉學子努力向上,有的則加入地方色彩,好像老圍公立學校的校歌開首唱道:「荃灣地勝,大帽山青」,簡潔點出學校所在位置與周圍環境。而譜寫歌詞的想必都是舊學根柢甚深的師長,譬如蒲苔公立學校的校歌,就全以四言寫成:「維我蒲苔,漪歟盛哉。濟濟多士,樂育英才。春風時雨,桃李遍栽。楩枬呈秀,次第成材……」,頗有《詩經》韻味。
那天走出展場,後方有一大片草地。幾位老人家坐在樹下,低着頭做手工,
將卡紙剪成小動物的模樣。另一邊廂,一群小孩子正在玩「狐狸先生幾多點」,有的校服未脫,跑到滿面通紅,大汗淋漓。此情此景,想起小時候一起玩「狐狸先生幾多點」的幾個鄰居同伴,長大後各散東西,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絡了,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好嗎?
文、圖:曾肇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