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國學者發布最長時間新冠後遺症跟蹤研究:兩年後仍有後遺症
55%的新冠患者在出院的兩年後仍有後遺症,新冠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比普通人群差,但所有患者各方面的健康狀態都在持續改善,尤其是在焦慮或抑鬱方面。
新冠病毒通常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並造成呼吸系統和人體各個器官的損傷。自2019年底暴發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對世界經濟、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疫情兩年多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不只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而是會影響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比如,導致嗅覺和味覺喪失、疲勞、認知能力下降,一些患者還會發生中風、意識受損更嚴重的症狀,這些都被稱為新冠後遺症。
2022年5月11日,中國中日友好醫院 曹彬 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王建偉 教授等在《柳葉刀》子刊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上在線發表了題為:「Health outcomes in people 2 years after surviving hospitalisation with COVID-19: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這是迄今最長時間的新冠隨訪研究,研究團隊跟蹤隨訪了新冠大流行最初階段1192名新冠住院患者,發現在2年後,這些新冠康復患者中仍有55%至少有一種後遺症,包括包括疲勞、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睡眠困難等。
總體而言,無論最初的疾病嚴重程度如何,患者身心健康都有縱向改善。然而,55%住院患者仍有後遺症。 2年後,這些新冠康復患者的健康狀況仍明顯低於普通人群。
研究結果表明,迫切需要探索後遺症的發病機制,並製定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降低後遺症的風險。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20年1月7日-5月29日期間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192名住院患者進行了雙向縱向隊列研究,評估了參與者出院後6個月、12個月和兩年的健康狀況,並與3383名沒有感染過新冠普通人狀況數據集相比較,作為對照,用於確定患者2年的恢復狀態。
評估包括六分鐘的步行測試、實驗室測試和關於症狀、心理健康、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是否重返工作以及出院後使用醫療服務的問卷調查。確定新冠後遺症對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心理健康和醫療保健使用的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在出院6個月時,68%的參與者報告了至少一種新冠後遺症。到兩年時,這一數字已下降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