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為啥要“嘗三鮮”、系“疰夏繩”?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立夏時節,萬物茁壯生長,圍繞節令特點,民間形成了一系列習俗活動。 據民俗專家王娟介紹,立夏當天民間有“稱人”的習俗,即稱一下體重,希望夏天過得順利。立秋後體重不減,說明身體健康。

小朋友在雞蛋上寫上“立夏”字樣。 楊孝永攝

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在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立夏等; 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有小暑、大暑等; 反映天氣現象的節氣則有雨水、穀雨、白露等。

在《逸周書·時訊解》中,曾如此解釋立夏節氣:“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形象描述了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古人十分重視立夏節氣。 此時萬物繁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其年景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之說。

“嘗三鮮”與立夏飯

“民以食為天。” 圍繞立夏的節氣特點,民間形成了豐富的習俗,其中也包括飲食。 比如,有的地方立夏日食用青梅; 民間有“嘗三鮮”、吃雞蛋等說法; 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據說“三新”為……

全文:立夏冷知识:为啥要“尝三鲜”、系“疰夏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