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中央關注的大事!這場全國會議,釋放了最新信號
撰文 | 餘暉 今天的話題,與糧食有關。
近日,"全國玉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這場會議,釋放了不少重要信號。 "不能讓人家拿住我們"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糧食的問題,中央一直非常關注。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開年以來,高層已多次提出"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 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全國政協參加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在現場,習近平指出,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
他強調,"要優化佈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保證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 3萬億斤以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誌,還發表了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助力》。
上述文章中特別提到:"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麥等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要抓緊研究部署,該擴大產量的要果斷下決心,不能讓人家拿住我們! 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大事! "兩場重要會議在目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大背景下,如何強調糧食生產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今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刊文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去全球化、地區衝突的三重衝擊下,新一輪全球食物危機已經到來,中國要做好長期性、戰略性預備。
他在文中寫道,在人口峰值、食物消費升級以及老齡化的持續壓力下,如下挑戰一直存在:大豆、玉米等飼料用糧進口依賴度較高,種業發展存在技術"卡脖子"現象,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不夠完善,工業化食物生產的負面環境影響還在持續。 政知君注意到,近期,全國層面召開了兩場與糧食有關的會議: 3月18日,擴種大豆油料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4月1日,全國玉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3月18日的會議提到,要多措並舉增加大豆生產,加快恢復東北地區大豆面積,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強化農業科技攻關,充分挖掘各地大豆種植潛力。
同時還提到,著力擴大油菜生產; 積極推動花生生產穩定增長等。 而4月1日的會議,則聚焦了玉米和水稻。 會議提到,玉米不僅是重要口糧還是飼料的重要來源和許多工業品的原料,目前存在一定的產需缺口。 全國各地都要下大力氣抓好玉米生產。
同時還提到,水稻是我國最大的口糧作物,要始終繃緊抓好生產這根弦,鞏固發展稻穀產量穩中有增的好勢頭,確保市場供應穩定,不出現任何閃失。 在玉米生產的佈局方面,會議也給予了明確的方向: 近幾年玉米麵積下降較多的地方要加快恢復; 西南、西北地方要多途徑擴大生產; 東北、黃淮海地區要努力保持生產基本穩定,共同努力力爭把玉米麵積和產量穩定在去年水準上; 要加強玉米深加工需求調控,明確供給優先序,嚴格控制玉米使用燃料化。 據《農民日報》3月25日報導,近日,臺灣民眾、財政部明確2022年糧食生產重點工作及一攬子支持政策。
其中提到,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切實保護農民種糧利益。 吉林:讓農民應返盡返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 目前,春耕在即,但新一輪新冠疫情正在多地暴發,其中就包括玉米的核心產區吉林省。
2020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41264千公頃,總產量為26067萬噸; 2020年,吉林省玉米種植面積428. 72萬公頃,產量2973. 44萬噸。 4月3日,吉林省新增本土病例836例,其中長春市574例、吉林市244例、白城市10例、四平市5例、白山市3例。 最近,吉林省委書記、省長都強調了農業生產的問題。
4月3日晚上,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以視頻形式主持召開全省疫情防控大排查問題整改"回頭看"專題會議。 "要扎實做好備春耕工作,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要素保障,科學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確保防疫春耕兩不誤。
"要統籌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對於滯留在城區的農民,符合條件的要點對點組織返鄉並實行閉環管理,確保不誤農時。" 同一天,吉林省省長韓俊在吉林市實地檢查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他提到,對符合返鄉條件的農民第一時間組織轉送並全程閉環管理,讓農民應返盡返。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多環球新聞,請關注星島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