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二酚產品 (Cannabidiol,CBD)

近年本港市⾯上湧現各式各樣含⼤麻⼆酚(CBD)的產品,由保健⽤品、護膚品,甚⾄啤酒零食都⾒到它的蹤影。除了網店、咖啡店、酒吧可以買到,連⾼級百貨公司連卡佛也打着 「療癒但⼜不會high」旗號,推出聯乘產品。究竟它有甚麼神奇功效?吃落肚⼜有沒有安全隱憂? 

⼤麻二字,素來代表毒品和危險,但其實⼤麻植物含有超過⼀百種⼤麻素,使⼈變成癮君⼦的是四氫⼤麻酚 (Tetrahydrocannabinol,THC)。THC產⽣強烈的神經活性作⽤,如快感、放鬆、⾼度敏鋭的視覺及聽覺感官,令⼈「high」到上癮,甚⾄產⽣耐藥性,越吃越多,因受《危險物例》管制,吸食或注射最⾼刑法為監禁7年。相反,⼤麻⼆酚(Cannabidiol,CBD)則幾乎不產⽣神經活性作⽤,可在香港合法管有及使⽤。不少⼈認為CBD可以刺激體內的⼤麻素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s),達到保護神經、消炎⽌痛、平復情緒的作⽤,似乎很適合成為都市⼈的抗壓偏⽅。 

但其實⼤部關於CBD的研究都非主流醫學,尚未掌握詳細的藥理機制及實際效果,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醫學根據,⾄少⽬前香港沒有任何註冊藥物含有CBD。消費者不應該將有紓緩作⽤和有治療效果混淆,就像⼈⽤褪⿊激素對付失眠;⽤聖約翰草、薰衣草放鬆情緒,效果很輕微,有很⼤程度是⼼理作⽤多於實際作⽤。 

而另類療法效果很受主觀感受影響,喜歡的⼈覺療癒、輕鬆和好眠,但不喜歡就覺⼈變遲鈍 、麻⽊。因應個⼈體質不同,CBD的安全劑量難以定義,就像有些⼈飲幾杯咖啡都沒事,有⼈喝⼀兩⼝⼼跳加速。有一些病人也曾分享他們使用CBD經驗,其實大多是出於使用大麻產品的好奇,而效果也不見得明顯,感覺如使用香薰作用差不多。 

⽬前缺乏研究探討CBD其他物,如安眠藥、薄⾎藥的對沖反應,因此孕婦、⼩兒、老⼈家及長期病患⼀定不建議使⽤。據澳洲藥物管理局資料,成年⼈每⽇每公⽄體重只可攝取1毫克CBD,⼀⽇不應該攝取超過60毫克,如出現腹瀉、暈眩、食慾不振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 

⾄於在香港,CBD不屬危險藥物,並不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但製品的⽣產商、進⼝商及分銷商須申 領牌照或進⼝許可證。⽽含有CBD的食品、飲料或產品,食物衞⽣局並沒有明確指引。  

CBD產品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由於種植⼤麻植物費⽤便宜,相信很少⼈考慮⼈⼯合成 CBD,所以製作⼀般直接從植物提煉CBD,但純化過程難度⾼,有殘留THC的風險。強調一點,歐美國家和香港的法律不同。在美國,成主要為CBD⽽THC含量少過0.3%的製便不受管制,英國及歐洲是少過0.2%THC,但香港法律要0%THC才是合法。⼀不留⼼從網上購入混有THC的CBD產品,無論THC濃度幾低,可已經觸犯刑事罪⾏,而最近已有商店因此而受檢控,所以無論是商人或消費者,⼀定要選擇經過第三⽅驗,確實證明完全不含THC危險藥物成份的產品,如有懷疑最好不要購買免招麻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