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至 - 華虹毛利率有望改善 | 鮮股落鑊

近期中國半導體產業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旗下企業北京晶飛半導體科技,成功研發出12英寸碳化矽晶圓激光剝離技術,為內地半導體製造技術踏出關鍵一步。此項技術突破不僅提升晶圓利用率,更可將單位晶片成本降低30%至40%,華虹半導體(1347)有望受惠這項創新成果,令其毛利率存在大幅改善的空間。

  據《證券時報》報道,北京晶飛半導體成功研發12英寸碳化矽晶圓激光剝離技術,標誌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製造裝備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更可將單位晶片成本降低30%至40%,大幅提升晶圓利用率與生產效率。對華虹而言,若能導入此技術,將有望顯著改善其目前處於10%邊緣的毛利率水平。在價格戰壓力下,降本技術的導入將成為提升盈利能力的關鍵支撐。

新技術料助降成本

  內地晶圓代工市場近年來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華虹半導體於今年首季毛利率僅得9.2%,第二季回升至10.9%,但新廠的折舊壓力仍然是主要困擾因素。

  然而華虹半導體在基本面方面亦見止跌回升趨勢,先是華虹無錫九廠二期項目已經開始投產,產能正在提升路途之上。該項目專注於12英寸特色工藝晶圓,月產能規劃達8.3萬塊,主要面向車規級晶片製造,是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受惠AI數據中心的新需求帶動,華虹在PMIC(電源管理IC)領域表現亮眼,據交銀引述數管理層指,PMIC產品第2季收入按年升幅達59.5%,模擬/PMIC平台營收佔比為28.5%,按年提升7.4個百分點。

數據中心帶動需求

  受PMIC帶來的影響,華虹管理層給予的第3季指引亦超出預期,管理層料銷售額為6.2億至6.4億美元,毛利率介乎10至12%,並預期穩健需求將延續至第4季。

  綜合內地技術突破、產能擴張、PMIC需求與財務穩健等因素,華虹半導體業績表現的回升速度或高於市場預期,初步先留意新廠投產,以及AI伺服器、電動車及可再生能源設備對高效能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情況,相信現價已反映價值戰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股價可望上演大反攻。

聞風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