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重整置業階梯 優化租置計劃 | 社論

安居樂業,民心所求。民建聯周二公布「租置計劃2.0」調查結果,並倡議公屋居民可享有市價折扣,購入現租住單位。調查指多達76%「一定會買」,而主要原因則為獲得穩定居所和留給下代。在華人文化裏房產既是財富的基石,也能提供情感裏的安全感,讓人安居樂業,相信九龍東公屋住戶的心聲也有其廣泛性。
然而本港早有推行租置計劃的先例。1998年房委會曾經讓租戶以折扣價購買所住單位,以滿足10年內全港7成家庭有自置居所的理想藍圖,可是政府在2002年重新定位房屋政策,以回應市況,不再直接提供資助出售單位,後續更在2005年終止出售。但是廿年已過,無論是外圍市況和房屋供應數字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對居民而言,單純的租住不但難以培育社區擁有感,對管理屋苑缺乏投入度,但租置計劃則可將租客轉變為業主,疏通公屋和私樓之間的社會斷層;對政府來說,雖是以折扣出售,但亦能讓庫房進帳,起碼能收回建築成本,將公共資源再分配至更有需要之處。租置計劃既是房屋政策,也是縮窄階級差異的社會工程,值得當局不斷優化目前制度安排。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