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針灸|手舉不起未必是五十肩 浮針治療解決手痛問題

滑雪是最容易受傷的運動之一。

李生趁疫情緩和外出旅遊,急不及待再嘗自己心儀的運動——滑雪。可是,他滑雪兩周後經朋友介紹來了我診所!

「你是怎樣弄傷肩膊的?」「哦,我滑雪時不慎滑倒,下意識用右手撐地,就因為這個動作右肩膊疼痛厲害!」「現在你做甚麼動作疼痛明顯呢?」「我不能舉高手臂,舉高就痛!」

查找元兇

李生站着跟我做動作。首先是右臂前舉,跟着把右手後屈到肩胛骨,都沒有疼痛。再來就是橫舉外展肩膊。「有否疼痛呢?」「有呀!」我請他垂手再一次慢慢的舉起讓我看清楚。李生提舉到水平及至水平多一點點便叫痛了,「啊啊,就這裏好痛呀!」「慢慢的繼續吧。」李生忍着痛楚,展現一副難看的面部表情來回應我的吩咐。他慢慢高舉,過了120度,他說:「過了剛才那卡住痛,直舉到天都可以。」

這個測試肯定了誰是「兇手」。

「你受傷的肌肉是崗上肌!浮針小菜一碟。扎針後你就不痛了。」「是嗎?太好了!」我拿出浮針和進針器。他一看,驚訝地說:「嘩,我以前針灸未曾見過這麼大的針!」「對,浮針和傳統針灸針設計不一樣,因為要配合進針器,製成品大了一點,不過那都是為了進針減少疼痛而設計,放心吧。」

遠程轟炸

我在他右手前臂紮了一針。「扎針痛嗎?」「沒想像的那麼痛。」「對,針身過皮後是不痛的,進針位置在皮膚與肌肉之間那層罅隙叫疏鬆結締組織,那裏沒有末梢神經,你不會感覺針痛。」他點頭示意明白了浮針不痛之因,卻好奇的問:「我前臂沒事呀!」「對,這個是浮針的『遠程轟炸』。」浮針的操作啓動了有如電筒光的效應,凡照到的地方都產生療效,不論遠近。

經過一輪「掃散」及「再灌注」之後,我請李生自己再舉手一次。他很小心地慢慢高舉,差不多到水平位,他再沒有用面上疼痛的表情回應我。他繼續慢慢高舉超過水平位置的120度…130度。「不痛了!」「對呀,你現在可以直舉上天,卡住痛消失了。」他開心地叫:「太好了!」 (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