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濕疹、腸胃不適、關節痠痛原來關濕重事(附祛濕食療)

天氣潮濕,人們時常感到怠倦乏力,胃口欠佳。但其實,濕氣重還會引起很多的身體毛病,例如腸胃不適、關節痠痛、皮膚瘙癢等等。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也會因為天氣的濕度突然加重,誘發舊患。

中醫認為,天時外在的因素會引起身體不適。天氣變化,會出現「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中醫稱之為「外感六淫」。香港地處潮濕,加上室內經常使用空調,六種邪氣當中,濕氣為患最厲害。

除了外在的因素外,若思慮過度、飲食偏嗜生冷寒涼、長期過量飲酒,均可影響脾臟的運化功能,致水濕不化,日久發病。

外濕和內濕在發病過程中會相互影響。外濕侵襲人體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濕自內生。同樣地,脾虛的人又較其他人容易受外濕的影響而加重病情。

濕邪為患,最常見的症狀出現在脾胃方面,例如脘腹痞脹,大便黏膩不爽,口淡胃納差,身目泛黃,舌苔厚膩等等。另外,由於濕性重墜,又會使人四肢困倦,渾身重墜疼痛。當然,皮膚疾患亦會隨之而生,常見皮疹滲液,或皮疹發於下半身,瘙癢難當。

濕重常見引發的疾病:

- 腸胃不適:胃脹、胃口差、泄瀉

- 皮膚疾病:濕疹、香港腳、主婦手

- 婦科疾患:白帶增多、婦科炎症

- 泌尿疾病:尿道炎、小便不暢

- 關節痠痛:以下肢關節為主

廿四味不適合香港常見濕重

有所謂「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邪有纏綿難癒的特性,很難以簡單方法輕易治療。要治療「濕重」,除了尋找註冊中醫師診治之外,坊間亦有許多不同形式的祛濕方劑。但單一藥物組方,不可能適合所有體質,而且療效也非常有限。如巿面上見的廿四味、五花茶、金錢草等中藥涼茶,雖標榜具有清熱利濕之效,但較為寒涼,並不適合香港較常見的脾虛內生濕邪。同時應當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忌生冷食品及凍飲,多作運動鍛練亦有助強化脾胃功能。

簡易祛濕湯水

材料:白朮八錢、茯苓八錢、陳皮一大塊、白扁豆一兩、生薑二片

製法:可酌加瘦肉煲湯,適合二至四人飲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