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 隱世居酒屋 沉醉於最輝煌的廣東歌年代
老闆娘的鋪位於大埔一個不起眼的轉角落。旁邊是停車場和一、兩間零星食肆,附近行人不多。我偶然走進去已是兩年以前的事,周末想找吃的卻沒找得著。那點滿了燈泡,半開放的居酒屋便好像是清幽街道唯一的熱鬧。
居酒屋不大,只放置了數張餐桌。店舖的裝飾帶點兒懷舊,有一點日本老店的味道。牆壁上寫滿了食物的名稱:牛肉鍋、燒白鱔、魷魚筒、明太子飯團…。伴著的是發黃的燈泡。老闆娘熱情,卻喜歡以前的音樂,餐廳播著的都是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歌曲。心情好的時候她還會拿起酒杯一邊哼歌一邊跟客人們喝酒。我離開醫學院之後便喜歡了隱居一般的生活,只間中與一小撮朋友見面。於是居酒屋便成了一處我喜歡的偶爾「聚腳」之地了。
我喜歡坐在居酒屋內側近窗的位置。窗總是開著。室內都是燈光和音樂,往外看街道只點着了一兩盞街燈,感覺有點寂寞。間中或有一兩個行人經過,便會跟居酒屋的音樂和熱鬧形成對比。老闆娘有一班熟客,都喜歡坐在窗外的酒吧枱位置,偶然播起了熟悉的舊歌便會跟著哼著唱著,整間居酒屋就恍如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大埔一樣。
老闆娘坐下時會訴說她的從前,跟居酒屋播著的九十年代歌曲一樣,都屬於那輝煌的夕陽年代。大概年幼時每一個住大埔的都會想往外闖蕩,老闆娘喜歡時裝設計,在港島打滾過後還到了愛爾蘭。可惜際遇往往是事背願違,當生活不如意時便獨個兒帶著年幼的女兒回到大埔,風風雨雨卻跟幾個親友租下了這間居酒屋,正好招呼着失意落泊的過路人,夜深的爐火原也是一種溫暖。
我喜歡著這家夜店,便把幾位以前醫院內科的舊同事喚來。居酒屋依舊播著那九十年代的。年輕的醫生還挺高興,說她很喜歡張國榮,嚷著要聽那首差不多已被遺忘的「當年情」。老闆娘倒很興奮,音樂響起時拿起了酒杯,還未喝下去便放聲說著,「我冇做大佬好耐了。」
我笑了笑,耐不住細聲的跟著說,「我都冇做大佬好耐了。」卻早被張國榮的音樂蓋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