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蟹足腫「無得避」?6大情況最易出現蟹足腫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不過要知道如何預防,也要先了解其特性。蟹足腫的成因和個人體質有密切關係,並且極容易受遺傳基因影響。正因為個人體質無法改變,所以認識甚麼因素及情況容易引發蟹足腫,對此加倍小心,就是最佳的預防方法。
6種最容易引發蟹足腫的情況:
1. 皮膚發炎
其實暗瘡亦是皮膚炎症的一種,正值青春期或天生油性皮膚,容易經常長暗瘡。暗瘡一旦出現,導致的傷口和疤痕有可能會形成蟹足腫。因此,屬疤痕體質者應多注意日常習慣,例如避免進食高熱量、高糖分、煎炸及刺激性食物,並保持充足睡眠,減少壓力,做好皮膚護理的步驟,並正確治療暗瘡。
2. 人為導致的傷口
穿耳是其中一種人為導致的傷口。如果已知自己是蟹足腫體質,便應該避免穿耳,或在身體其他部位穿刺飾物,以免傷口引發蟹足腫。
3. 美容手術
隆胸、隆鼻等非必要的美容手術也會對皮膚造成創傷,形成傷口,屬疤痕體質人士應可免則免。
4. 意外或手術創傷
因意外或健康理由必須進行的手術雖然不能避免,不過蟹足腫體質的人士如果能夠妥善護理手術後的傷口,例如正確使用除疤產品、留意疤痕的變化等,亦有助減少蟹足腫形成的風險。
5. 懷孕
屬蟹足腫體質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身體的荷爾蒙變化有可能令蟹足腫情況惡化,所以最好在懷孕前徹底治療及控制蟹足腫,並考慮分娩時採用順產方式。若需要剖腹生產,之後就要特別小心產後傷口的護理。
6. 治療後復發
蟹足腫十分容易復發,因此就算完成治療後,也要定期跟進及與醫生溝通,一旦發現有復發跡象,便要及早就醫。
除了對以上6大情況加倍留意之外,慎重選擇治療的醫療機構也同樣重要。蟹足腫患者可留意醫療機構是否具有治療蟹足腫的經驗、會否提供適當的跟進支援服務等。另外,在網上亦可找到不少由蟹足腫患者成立的群組,關心蟹足腫病症的朋友可多參與,以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