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呼吸

沒想過簡簡單單的靜坐能帶來內心從沒有過的寧靜。

除了行山外,我的帶氧運動成分是偏少的(現在以個人體質整合部分瑜伽式子的內容作為帶氧運動取替),以往則偏重訓練身體的柔軟度、協調性和調整呼吸的運動例如練習太極和易筋經等。一直也知道練功有動靜之分,那時亦想嘗試站樁和打坐這些稍為靜態的鍛煉方法(後來才了解「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至理)。

大概七、八年前因緣際會下參加了「香港內觀靜坐中心」舉辦的十天內觀課程。在參與期間學員是不可以與外界聯繫的,而學員之間亦不可以對話或任何接觸(包括眼神。除了在每天晚上的答問時段可以向導師請益)。中心要求我們放下外緣,純粹地專心練習靜坐內觀。

練習的方法好像是簡單得不得了: 只是由觀察呼吸開始,然後再循序漸進地觀察身體的每一部分,就是這樣。

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一般來說,在最初數天都有學生會捱不住而退出(而我們那一屆很好,一起完成課程)。在起初兩三天,除了雙膝、腰股酸痛外,內心更是思潮起伏,煩亂得難受。

不明白為什麼我越想靜便越難靜! 在不斷練習期間漸漸明白,若然主動用力地去求內心寧靜,便自然生起「靜」這一個念,那又怎能真正的寧靜?

在一晚在答問時段期間,導師講解由於內心開始能夠專注並且靜下來觀察內在世界,所以內心比平常更能觀察自己一直察覺不到的雜念,實屬正常。大家只要放下分析,照常練習即可。

也說得是,我們實在太習慣分析對錯, 有些時候靜靜地讓該自然發生的事發生更好。

隨著不斷的練習,大家也能夠初步掌握了一點點讓內心平復的竅門。這些平復內心的方法很重要。很多時我們在情緒左右下而做的決定都是可以修正的。平靜地內觀,以第三者身份觀察,不被情緒牽著走,是可以阻止很多令人後悔的事情發生。

長久以來形成的情緒反應習慣始終需要練習去修正。久已習慣四處東奔西跑的內心、無始有終的情緒反應似乎很喜歡把我們帶回那紛亂的生命節奏。

這些年來我也以學生的身份不斷練習將覺察內心帶入生活之中。有一位瑜伽老師告訴我,最好的進步方法便是與人分享。

在工作期間不難遇到患上失眠以及焦慮等問題的朋友,排除了生理問題或需要專科轉介的情況下,我會教他們做一些簡單的瑜伽練習和靜坐呼吸。其實在分享之餘自己也參與其中,把寧靜的呼吸帶入生活。

透過靜坐呼吸,願紛亂的內心能消融於內在那深沉的寧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