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

V是40來歲,身高六呎二的俊俏救護員。初次走進診症室時我還以為他是為着運動創傷而求診,原來不是。

V在很年青時已經當上救護員,亦有苦練空手道和健身,比賽屢獲獎項。

有一次,V為了盡快搶救一位失去知覺的長者,在情急之下,扭傷了腰,噩夢便開始。

可能大家也經歷過,年輕的時候,遇上看似不甚嚴重的病痛一概視作等閑,稍微忍受一下便繼續上陣作戰。

V的頸椎和腰椎就是在沒有治療和不斷勞損的情況下漸漸打跨。情況發展到做任何相關動作也疼痛不堪,甚至不能再練習空手道和健身,需要維持核心穩定的肌力便順理成章地逐漸流失,成了惡性循環。他笑言自己以前非常「大嚿亅,現在比全盛時期的他瘦了大概三十多磅。

除了藥物和臨床的消炎止痛外,治療藍圖的第二步自然是喚醒核心穩定所需要的肌群和與他日常工作相關的功能鍛煉。

我們主要透過平衡板,牽拉運動阻力帶和瑜伽球等鍛煉工具設計出一系列的功能鍛鍊組合。以V的情況,初時只以一兩組運動作為啟始。但原來V有非常優越的治療優勢: 他絕對是一個意志和毅力爆棚的運動員。由於進步神速,現在以功能鍛煉為原則而設計的運動組合已包括肌耐力、平衡、體感鍛煉等十組(平均一般病人大概三組而已),他已經可以持續去做,而他亦堅持每日練習一個多小時。

我想一切鍛煉(包括人生的歷練)也是一樣,只要能聚焦,再配合正確的方法和態度,「重複便是力量」是必然的。

不然又再想,我們能否純粹的往內聚焦,將感官從心智和情緒的碎碎唸中撤離,不帶批評地聆聽身心之間的對話,重新發現自己?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