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藍圖

我在西醫基礎課程教學期間認識了一位中醫學生, 與他一直有聯繫, 閒來也醫卜星相一番, 甚是愉快。

學生剛畢業, 開始行醫了, 請我吃了一頓飯。

席間他跟我討教有關針灸在創傷痛症的應用問題,他因有一次以針灸治療肌骼創傷痛症時沒有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苦惱,他疑惑: 是否自己針法或配穴有問題?或辨證論治的方向錯誤?又或不熟悉解剖學和創傷學?

我解說,不論中醫西醫,從無間地出現的臨床難題中,放下主觀判斷而作出技術或思路上的修正是行醫的必經階段, 認真處理是正確, 但亦應以平常心視之。

我的經驗是在每次診症時也在心裏畫一張治療藍圖。

眾所周知, 不同的治療系統有各自的邏輯分析、診斷方法和處理手段,不斷以來都因角度不同而擦出不少火花, 甚是熱鬧。治療藍圖卻與系統的分別性沒有多大關係: 它有如遠足地圖,只要確定了出發地點和終點,便有了方向,知道大概什麼時候到達目的地,途中會遇見什麼,如遇上分岔路可有什麼選擇等。病人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治療藍圖,好對治療進程、康復狀況和醫療費用有個預算,亦是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一帖良方。

我與學生扼要地分享了我的治療藍圖,不一定很周密細緻,但如培養成思維習慣,對臨床治療可以有點幫助:

一.    什麼是主/次要問題?

二.    哪些系統出現問題?

三.    他們有什麼聯繫?

四.    診斷邏輯是什麼?

五.    查核病人各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六.    病人在病患背後的期望是什麼?

七.    建構治療方針並溝通

八.    預計治療時可能遇到的困難、風險和解決方法

九.    醫者自己的限制在哪裏? 什麼時候需要與其他專業合作?

十.    預計治療的進程、覆診時間、次數和康復時間

以上是少少臨床心得, 是希望在治療上能做到進退有據, 病人亦容易接受醫者的治療。

道心本無中西之分, 醫患同度便是彼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