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秋雨台北 | 無名指
11月的台北,連日下雨。這天沒事,去大稻埕蹓躂,海味夾着雨水的氣味,連空氣都變重了。這兒曾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近年在旅遊業帶動下又重新積累了些人氣,遺下了模糊的歷史輪廓。
19世紀淡水開港,位於淡水河要塞的大稻埕碼頭成為物資集散地,洋行林立,做茶葉和布料貿易,旺財又旺丁。好景不常,日治時期日商抵制洋行,到戰後淡水河淤積而失去了河港功能,大稻埕黯然落幕。這一區昔日再風光,也不過是歷史長河運送的一段折子戲,類似故事還不停在搬演。
松山車站附近的饒河街夜市,亦是另一個悄然退場的轉運樞紐。當年這一帶叫錫口,因基隆河水深而得舟楫之便,成為基隆、宜蘭貨物運至台北的轉運站。像大稻埕那樣,錫口當時商賈雲集,盛極一時,後因港岸河水淤淺,停泊船隻漸少,商業活動大減。上世紀80年代,政府重新規劃,把南松山橋下攤販集中至饒河街,令這個過氣物流中心成為華西街以後台北第二個夜市。
多年後重遊,饒河夜市依然活力充沛,雨中竟也遊人如鯽,難得是米芝蓮小店還保住榮譽,也有推陳出新的小食。我跟親力親為的老闆說東西好吃,他滿足地笑了。
大稻埕也新舊融合,搞出不少創意,有些我嫌造作,卻又佩服那股絕處開花的衝勁。迪化街老街區、永樂市場、碼頭貨櫃市集,不一定要依靠歷史故事,也能散發別樣風姿。
去年我在台北碰上颱風,航班被取消卻意外收穫一份閒情;今年巧遇「鳳凰」,屏東登陸後迅速減弱,化作幾許秋雨,讓我看到台北的生命力。(IG︰ @tamkeiho)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愛讀書愛行路
譚紀豪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