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排8小時隊,看2分鐘畫 | 無名指

  3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今周末結束,朋友趕上秋季展期最後一周,剛回港就忍不住發作,「每日在碼頭等船等到絕望,上岸已沒心情看展。」這個藝術節的最大特色,是在四國瀨戶內海幾個島嶼之間遊走看展,往來交通當然是坐船。「旅客多船次少又不加班,從未試過上到下一艘船,最差試過從排隊到登岸花了4小時!」問到展出的藝術品,朋友瞬間興奮起來,忘了遭過的罪。

  足夠熱愛,就不怕其中苦難,但真正考驗這份愛的,是北京故宮最近的「百年守護」特展。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已有10年未展出了,文化愛好者與打卡人群蜂擁而至,很快網上就流傳「排8小時隊看2分鐘畫」的說法。近年很多博物館都對熱門展品實施「流水式觀賞」,以管控人潮;《清明上河圖》全長約5公尺,成年人正常步幅只需8步就走完,用2分鐘從頭到尾看一遍,未如理想但不算離譜。不可思議的是室外排8小時等候入殿,時間長就不用說了,北京初冬只有十幾度,有風的話更冷,惟有對藝術的熱情才能撐得住。

  「百年守護」展期至12月30日,多數書畫珍品卻只展出2至4星期到10月尾。10月我去了波蘭看蕭邦鋼琴大賽,回來只剩最後一周去北京。上故宮網站一看,預約7天全部爆滿,我連去排隊的資格也沒有。

  以前看展只會想自己「看不看得懂」,現在卻要考慮「看不看得到」。過去30年我看過3次《蒙羅麗莎的微笑》,從寥寥十數人近距離看,到隔着人群和防彈玻璃看(不到),竟已滄海桑田。(IG︰@tamkeiho)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