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試當真結束的啟示 | 安業興邦
人氣YouTube頻道試當真上月結束營運,可謂近期香港娛樂行業一件大事件。從重點告別作《墨魚遊戲2》和《墨魚遊戲3》觀看次數分別是驚人的381萬和224萬次而言,論創意、論觀眾群,試當真理應有能力繼續走下去,三位年輕的創辦人選擇結束,固然有他們的個人理由,但也值得讓我們藉此再審視今天媒體經營所面對的課題。
從內容而言,現今大眾娛樂媒體越趨碎片化,觀眾口味也急劇變化。由電影到電視劇、短劇,再到微短劇,再由大銀幕、電視和電腦的橫屏,發展至今日手機的豎屏,內容創作者除了創作意念,更需要不斷面對市場轉變;舉例說,如何用兩分鐘去說一個故事?又如何用豎屏運鏡拍攝風景?
以上提的只是創作的框框,更大的挑戰還是在於觀眾的口味和興趣。過往我們可能會有一套方程式,有甚麼甚麼元素,配合怎樣怎樣的橋段,電影或電視劇就會大賣;但時至今日,即使我們有了AI,觀眾的口味反而變得更難捉摸,大製作、明星陣容再非保證,從投資角度來看,高成本製作風險變高,也造就成本較低的短劇崛起。
例如文首說的兩集《墨魚遊戲》,據說製作費逾百萬,倘若再做兩集,一來失去「試當真告別」帶來的刺激效應,觀眾可能也會失去新鮮感,一旦遇上滑鐵盧,便可能對公司帶來重大打擊。
而從企業經營角度,與很多不同的YouTube頻道比較,試當真取態明顯更為進取。他們不局限於短片創作,不斷開發新範疇如紀錄片、真人Show,甚至成功登上大銀幕;收入方面,除了廣告和會員收入,更進一步發展藝人管理業務,甚至發行NFT集資。
但這個進取經營背後,是團隊的不斷擴充。作為外人,我們當然不知道試當真的營運狀況,但以一個具規模團隊而言,經營成本負擔必然不輕,一旦出現任何突發狀況,便會對經營構成風險。
事實上,從內容創作發展至全面的營運管理,再到長期穩定發展,這既要求領導者多方面的能力,團隊也會容易陷入「迎合市場」與「保持初心」的矛盾,更進一步是需要尋求穩定資金來源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突破現今越趨挑戰性的市場結構。
總結而言,試當真在過去五年歲月裏,創造了不少媒體和網絡奇蹟,希望三位創辦人在休息過後,重新出發,為市場創作出更多出色的內容,作為媒體業界一分子,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創造出更具活力的營運模式。
曾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