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慢讀杜甫 | 在島上讀書

  少時讀詩,喜讀李白,隨性不羈,暢快淋漓,反觀杜甫,總是愁容滿面,潦倒落魄。長大後再讀兩人詩作,增了些閱歷,見幾番花開花落,倒覺得杜詩滄浪厚重,更直抵人心。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莫勵鋒讀杜詩逾30年,細品慢讀,逐字逐句不厭其煩,別有一番深沉體會。他近年出版的《杜甫十講》,不用歷史人物傳記筆法,別出心裁,以詩為引,回溯「詩聖」彼時彼處所知所感,兼及唐代社會紛紜變動種種。詩中杜甫,悲喜與起落,更惹人感慨。

  在如今總是追求「快」的年代,我尤其欣賞莫勵鋒教授的「慢」。書中共分10個講題,每一講談一首或一類詩,一字一句,品咂琢磨。從社會背景到創作心境,從意境到韻脚到神髓,都娓娓道來,讀來熨帖而溫暖。尤其是第9講《秋興八首》,談杜甫晚年創作,羸弱困窘之時留下的文字並不自憐消沉,而充滿對社會、對民生疾苦的掛念與關懷。詩中不只是「我」,而是「我們」。這是杜詩卓然不群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今時今日仍不忘杜詩的原由所在。

李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