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敏 - 全肉飲食: 潮流背後的爭議 | 營爆生活

  近年全肉飲食(Carnivore Diet)在網上迅速竄紅,主張只吃肉、不吃碳水化合物。這股風潮最早受原始人的飲食方式啟發,亦受近年生酮飲食的潮流所影響。

  現代全肉飲食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精神科醫生Paul Saladino(其後沒有續醫生執照),他主張功能醫學,他在著作《The Carnivore Code》中指出,植物含有「抗營養素」,認為以肉為主的飲食更符合人類演化。

  全肉飲食的原則非常簡單:以肉、魚、蛋為主,不吃蔬果、穀物或豆類。碳水化合物含量近乎零,比生酮飲食還要極端。這種飲食會令身體會進入長期生酮狀態,以脂肪作為能量來源。支持者認為這樣能改善能量、減少發炎、幫助減重。

  全肉飲食也充滿爭議——長期缺乏蔬果及全穀類會導致各種維他命、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物營養素不足,影響免疫力及腸道健康。另外,高脂肪飲食亦可能令血膽固醇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進食大量肉類亦增加肝腎負荷。長期生酮令身體進入代謝酸性(metabolic acidosis)狀態,令骨質流失、尿液中鈣質增加,筆者接觸的臨床個案因而出現骨折及腎石。

  Paul跟隨全肉飲食一年半後出現各種症狀,包括睡眠質素差、心悸、肌肉痛等,他亦承認自己健康受飲食影響。後來他宣布在全肉飲食中加入大量水果、蜜糖、未經消毒的牛奶製品,但似乎走向另一極端。

  飲食取向是個人選擇,我們必須尊重,但須留意飲食越極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越大,而不同人對極端飲食的反應亦不一樣。故此進行極端飲食前必須考慮清楚,需要時尋求專業意見。

黃思敏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