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責 - 六十甲子 世事循環 | 李丞責博士玄學信箱

問:李博士,最近在網上看到你的一篇舊文章,提到世事每逢六十甲子會循環一次,覺得很有意思。難道這個世界真的有劇本,一切早已注定?

  從玄學角度看,六十甲子是一種自然規律,事件會以相似的本質重現,但並非劇本般一成不變。循環中的事件雖然性質相近,形式卻可能完全不同。

  中國古人常說「天有運、地有運、人亦有運」。所謂天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受命於天,故三百六十年循環往往與朝代興衰相關。地運則指三元九運,上元、中元、下元各管六十年,合共一百八十年,影響城市盛衰。而六十年的人運循環,則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命理上以六十歲為一個「限」,也有六十大壽之說。

  翻查歷史,六十甲子的循環軌跡確實耐人尋味。1943年香港在日佔下飽受戰火之苦;六十年後的2003年,雖無戰亂,卻遭受SARS疫情,同樣人心惶惶。戰爭與疾病雖然不同,但本質皆奪命、帶來恐懼。

  上星期關於恒生銀行的新聞也是一例。1965年恒生爆發擠提危機,滙豐以五千一百萬港元「救場」收購五成股權;六十年後的2025年,滙豐提出以逾千億港元私有化,完成全資控股,再一次推動恒生重大蛻變,歷史似乎以另一種形式輪迴。

  六十甲子循環並非像劇本般規定必須等滿六十年事件才會重現,而是指在六十年的關鍵節點,更容易發生性質相近的呼應。例如1954年德國首奪世界盃冠軍;六十年後的2014年,他們再次登頂。2014年前德國雖曾再度奪冠,但不影響六十年循環的意義。

  天地萬物自有其循環規律,六十年一循環,讓我們得以借鑑過往,洞察未來。但世事無常,循環只是提供一個觀察框架,令我們能更從容地面對變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著名玄學家李丞責博士逢星期一為讀者解答風水玄學問題;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標題請註明「頭條日報專欄讀者發問」,李丞責博士會抽籤回覆。
李丞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