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厄瓜多爾何伯 | 智智樂GO

  母親娘家稱呼他們祖先遠赴異鄉謀生的國度名「黑鬼埠」;我們年輕時猜度可能:1.印度加爾各答、2.華人曾佔多數的「加勒比海明珠」古巴。

  幾經周折謎底發現﹕乃南美洲厄瓜多爾最大海港Guayaquil,當地雖擁非裔黑人,但皮膚偏黑民眾混血非裔之外,更多是數不清多少千年前抵達太平洋海岸的大洋洲民族(可能Malay血裔)。問詢中央巿場周邊新來華人移民批發店店主,皆不得要領,也熱心指導前往不遠處中產區,那邊較多華人開設咖啡店、餐廳、美容理髮店⋯⋯或可問得端倪。到達即見年輕人及一位外表腰背挺直的長者,行人路上以粵語對談,立即上前打聽⋯⋯長者姓何,番禺人,78歲,落地60年。

  提供外祖父生前照片,自面相身材認證必屬當地極普通混血兒⋯⋯坐下港式茶餐廳閒聊,侍應皮膚五顏六色,全部西班牙語及流利粵語對談。何伯說,年輕時家族有生意衣食無憂,當地貧困少女只求生活,普遍性開放,不理合法婚盟還是苟合,同居更好容易下堂;成就何伯合法或認定的子女9人,來自5名不同膚色妻子及情婦⋯⋯一談3個小時。

  厄瓜多爾首都Quito(基多)位於安達斯山脈3000多米高原地帶,古樸且漂亮。放眼望去不見華裔面孔。想研究清末華人到厄國謀生資料,必須南下到太平洋東岸,全國最大海港城市,曾因海運及魚農業特別發達而富裕的Guayaquil。

  不似華裔數眾秘魯,首都利馬擁有歷史悠久「中山會館」,「中華通惠總局」等團體可助查詢華人檔案。厄瓜多爾Guayaquil華裔人口曾亦數眾,無奈先太平洋戰爭阻擋中厄兩地人員來往(外祖父堂弟,我們外叔公曾於30年代遠渡重洋協助他父親經營生意,二戰期間書信與家計停頓,留在新界村中妻兒境況三餐不繼!)戰後內戰再而解放,直至70年代中旬,中美建交之後,國人始重新放洋,中間四分一個世紀香港人只慕北美及西歐,形成華人社區無新血而斷層。八、九十年代華人重現,百年前華裔社區關係緊密不復存在。近年新來全為發售Made In China百貨而來,老華僑如非老、死;不少家族已移居相對更穩定的北美洲或西班牙;華人社區剩下只是WeChat群組,純粹商業行為。

鄧達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