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抗戰精神八十載 | 安業興邦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這段波瀾壯闊的民族歷史,雖已事隔八十載,仍然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尤其於這風雲詭譎、烽煙未遠的今日,紀念抗戰不僅是對先烈的緬懷,更是紛亂世局中摸索出路的明燈,具有鑑往知來的現實意義。

  戰火無情,太平有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乃人類文明最慘烈的浩劫,在日本軍國主義鐵蹄之下,神州變色,山河悲泣,南京大屠殺、細菌實驗、慰安婦制度……中國人民經歷了慘絕人寰的摧殘煎熬。全憑中華兒女不怕犧牲的精神,浴血奮戰,最終將侵略者趕出了國門,取得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抵抗外侮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涮百年國恥,由積弱走向自強。這場戰爭,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軌跡。

緬懷先烈 鑑往知來

  這段歷史的價值,還在於其對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中國作為首個與軸心國交戰的同盟國成員,在孤立無援之際,以一國之力牽制逾八十萬日軍,為盟軍最終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取得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中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不僅保衛了家園,更重塑了戰後國際秩序,這段光榮歷史,不止屬於我們,更屬於整個世界。

  所以,今日我們紀念抗戰,至少具有三層重要意義。

  第一是堅守歷史話語權。事至今日,境外仍有某些勢力罔顧事實,試圖歪曲侵略歷史,甚至挑戰戰後國際秩序。通過紀念,我們向後代傳承真相,拒絕歷史被篡改扭曲。

  第二是彰顯中國的強盛,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和國際秩序的決心。環顧今日,和平發展雖為時代主旋律,然而強權霸凌之陰影猶存,弱肉強食之叢林法則未絕,中國通過閱兵盛典等抗戰紀念活動,以雷霆之勢震懾虎狼之心。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更是抗戰精神的延續與昇華。

  第三是凝聚全民族團結奮進之心。抗戰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血脈相連的結果。八十年前,中華民族能夠同仇敵愾,奏響凱歌,今天亦必能同心協力,共築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責任與使命。抗戰歷史告訴我們:唯有自強,方能屹立不倒。國家強盛才是香港一切的保障和底氣。

  事實上,香港在抗戰中,早與祖國血脈相連。在那段烽火歲月,香港曾是重要的國際援華通道,更經歷過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許多老一輩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年香港各界以多元化形式紀念抗戰歷史,單登記在政府網頁上的,便有近百項之多,當中包括畫展、論壇、話劇、徵文和實地參觀等,以不同手法和層面傳承記憶。這些都是最深刻生動的公民教育課,讓我們能夠回望歷史、前瞻未來,我鼓勵家長踴躍帶年輕子女參加,對拓展他們的胸懷和視野必有裨益。

  八十年彈指一揮間,但抗戰精神如星河不滅。當今世界變亂交織,讓我們從歷史汲取智慧:以團結抵禦分裂,以自強回應挑戰。這才是對抗戰先烈最好的告慰,對和平發展最珍重的守護。

曾安業

更多文章